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 绪论 | 第7-9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7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二、 保安处分制度理论的理论基础 | 第9-12页 |
(一) 保安处分的内涵 | 第9页 |
(二) 保安处分的二元主义和保安处分的一元主义 | 第9-12页 |
三、 被保安处分人的人身危险性 | 第12-17页 |
(一) 人身危险性概说 | 第12-13页 |
(二) 初犯可能与一般预防 | 第13-14页 |
(三) 再犯可能与特殊预防 | 第14-15页 |
(四) 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的辩证关系 | 第15-17页 |
四、 保安处分制度的沿革 | 第17-20页 |
(一) 保安处分出现的社会背景 | 第17页 |
(二) 斯托斯草案 | 第17-18页 |
(三) 从斯托斯草案到二战之前的保安处分 | 第18-19页 |
(四) 二战以后的保安处分 | 第19-20页 |
五、 保安处分的基本原则 | 第20-23页 |
(一) 保安处分的法定原则 | 第20页 |
(二) 保安处分的必要性原则 | 第20-21页 |
(三) 保安处分的处分均衡原则 | 第21页 |
(四) 保安处分的不定期原则 | 第21-23页 |
六、保安处分制度在各国立法体系中的适用对象及措施 | 第23-29页 |
(一) 对人保安处分的适用对象及措施 | 第23-28页 |
(二) 对物保安处分的对象及措施 | 第28-29页 |
七、未来中国刑法体系下的保安处分制度 | 第29-33页 |
(一) 与保安处分制度相关的当代中国立法体制 | 第29-31页 |
(二) 未来中国刑事立法体系——保安处分制度的中国化 | 第31-33页 |
八、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