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描述性研究法 | 第14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特色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创新点 | 第15页 |
·难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 第16-24页 |
·企业年金的主体制度 | 第16页 |
·企业年金的支持制度 | 第16-20页 |
·税收优惠制度方面 | 第17-18页 |
·监管制度方面 | 第18-20页 |
·企业年金制度的制度基础 | 第20页 |
·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现状 | 第20-24页 |
·企业年金制度实施的总体情况 | 第20-22页 |
·企业年金参与主体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4-33页 |
·保障范围有限 | 第24-26页 |
·对收入分配及社会效用水平的不合理影响 | 第26-33页 |
·我国收入分配状况的现状 | 第26-27页 |
·生命周期理论下我国现行企业年金制度体系的不良影响 | 第27-29页 |
·税收调节作用的逆向 | 第29-31页 |
·缺乏有效市场监管 | 第31页 |
·公共政策公平性的违背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原因分析 | 第33-46页 |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定位模糊 | 第33-38页 |
·国际养老体系理论 | 第33-35页 |
·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 | 第35-36页 |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定位模糊 | 第36-38页 |
·企业年金制度设计不当 | 第38-41页 |
·设计覆盖面过小 | 第38-39页 |
·单一的企业年金计划 | 第39-40页 |
·自愿性参与原则 | 第40-41页 |
·企业年企业年金支持制度的不完善 | 第41-46页 |
·税收优惠制度的缺陷 | 第41-42页 |
·监管制度的弊端 | 第42-43页 |
·缺乏完善的企业年金法律体系 | 第43-46页 |
第五章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正常发展的思路 | 第46-60页 |
·明确企业年金制度的定位 | 第46-47页 |
·个人账户与企业年金的制度性质 | 第46-47页 |
·个人账户与企业年金的制度的协调 | 第47页 |
·企业年金制度设计的调整 | 第47-52页 |
·扩大企业年金制度覆盖面 | 第47-49页 |
·建立强制参加原则的企业年金制度的可能性 | 第49-50页 |
·发展多样化的企业年金计划 | 第50-52页 |
·完善企业年金支持制度 | 第52-57页 |
·完善企业年金的法律制度 | 第52页 |
·完善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制度 | 第52-55页 |
·完善企业年金监管体系 | 第55-56页 |
·建立受益人保护制度 | 第56-57页 |
·完善企业年金制度的制度环境 | 第57-60页 |
·扩大基本养老障体系覆盖范围 | 第57-58页 |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第58页 |
·完善金融市场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