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和CDN的流媒体直播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流媒体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2-13页 |
·流媒体面临新的挑战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论文组织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7-33页 |
·流媒体技术 | 第17-21页 |
·流媒体技术概述 | 第17页 |
·流媒体传输技术 | 第17-18页 |
·RTSP 流媒体协议 | 第18-21页 |
·CDN 技术 | 第21-24页 |
·CDN 技术概述 | 第21-22页 |
·CDN 系统架构 | 第22页 |
·CDN 关键技术 | 第22-24页 |
·CDN 负载均衡技术 | 第22-23页 |
·CDN 内容分发技术 | 第23-24页 |
·CDN 内容缓存技术 | 第24页 |
·P2P 技术 | 第24-31页 |
·P2P 技术概述 | 第24-25页 |
·P2P 网络模型 | 第25-26页 |
·P2P 流媒体直播模型 | 第26-31页 |
·P2P 和 CDN 的技术融合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PPSCDN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3-46页 |
·系统功能及需求 | 第33页 |
·系统架构及功能模块 | 第33-36页 |
·基于 Mesh 结构的 P2P 直播网络 | 第36-37页 |
·系统典型功能流程 | 第37-41页 |
·内容发布流程 | 第37-39页 |
·内容搜索流程 | 第39-40页 |
·内容点播及直播流程 | 第40-41页 |
·系统相关技术 | 第41-45页 |
·多域管理及智能推送机制 | 第41-42页 |
·负载均衡技术 | 第42-43页 |
·双机热备技术 | 第43-45页 |
·系统容灾技术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直播切片服务器的设计 | 第46-66页 |
·直播切片服务器概述 | 第46页 |
·直播切片服务器框架设计 | 第46-54页 |
·网络 I/O 模型及服务器架构研究 | 第46-49页 |
·Linux 网络 I/O 模型研究 | 第46-47页 |
·Linux 网络服务器框架研究 | 第47-49页 |
·直播服务器整体设计 | 第49-54页 |
·主控进程整体设计 | 第50-51页 |
·直播进程整体设计 | 第51-52页 |
·主控进程与直播进程通信机制 | 第52-54页 |
·网络通信模块设计 | 第54-57页 |
·网络协议设计 | 第55-56页 |
·应用层缓冲区设计 | 第56-57页 |
·进程管理模块设计 | 第57-59页 |
·数据切片模块设计 | 第59-60页 |
·P2P 数据包设计 | 第59页 |
·RTSP/RTP 协议解析流程 | 第59-60页 |
·数据分发模块设计 | 第60-63页 |
·内存池技术 | 第60-61页 |
·数据缓存 | 第61-62页 |
·数据分发流程 | 第62-63页 |
·节点管理模块设计 | 第63-64页 |
·功能设计 | 第63页 |
·节点选择策略 | 第63-64页 |
·定时器模块设计 | 第64-65页 |
·异常恢复设计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直播切片服务器的实现 | 第66-77页 |
·网络通信模块实现 | 第66-69页 |
·进程管理模块实现 | 第69-71页 |
·静态类实现 | 第69-70页 |
·发布节目时序图 | 第70-71页 |
·数据切片模块实现 | 第71-72页 |
·数据分发模块实现 | 第72-74页 |
·循环缓冲类图 | 第72-73页 |
·用户请求节目流程 | 第73-74页 |
·节点管理模块 | 第74-75页 |
·节点管理类图 | 第74页 |
·节点淘汰时序图 | 第74-75页 |
·定时器模块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第77-84页 |
·测试方案 | 第77-78页 |
·测试说明 | 第77页 |
·测试环境及部署 | 第77-78页 |
·功能测试 | 第78-80页 |
·直播节目发布 | 第78-79页 |
·请求直播节目 | 第79-80页 |
·性能测试 | 第80-82页 |
·服务器指标测试 | 第80-81页 |
·客户端指标测试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