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作为话语的新闻 | 第14-21页 |
·话语与话语理论 | 第14-15页 |
·作为话语的新闻 | 第15-18页 |
·新闻话语及其发展脉络 | 第15-16页 |
·新闻话语的理论研究 | 第16页 |
·新闻话语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新闻话语研究的新视角 | 第17-18页 |
·梵·迪克新闻话语分析框架 | 第18-21页 |
·新闻图示 | 第18-19页 |
·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 | 第19页 |
·风格分析与修辞分析 | 第19-21页 |
第3章 《西藏日报》与《纽约时报》关于“西藏和平解放”报道的文本分析 | 第21-36页 |
·宏观文本分析 | 第21-27页 |
·《西藏日报》关于“西藏和平解放”报道的宏观文本分析 | 第21-25页 |
·《纽约时报》关于“西藏和平解放”报道的宏观文本分析 | 第25-27页 |
·《西藏日报》与《纽约时报》关于“西藏和平解放”报道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27-30页 |
·报道风格与修辞的比较分析 | 第30-36页 |
·措辞风格:官方话语与主观话语 | 第30-32页 |
·隐喻:积极喻指与消极暗示 | 第32页 |
·引语方式:正面论述与负面论述 | 第32-34页 |
·数据:正向论证与反向解构 | 第34-36页 |
第4章 《西藏日报》与《纽约时报》关于“西藏和平解放”报道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4页 |
·话语权力的争夺 | 第36-39页 |
·权力的话语介入 | 第36-37页 |
·权力的话语实现 | 第37-38页 |
·权力把控的挑战 | 第38-39页 |
·意识形态的塑形 | 第39-41页 |
·罗兰巴特的神话建构机制 | 第39-40页 |
·“西藏和平解放”所承载的意识形态 | 第40-41页 |
·话语编码的机制 | 第41-44页 |
·新闻话语的“编码”机制 | 第41-42页 |
·中美媒体的编码范式 | 第42-44页 |
第5章 新时期国内媒体对于“西藏和平解放”报道的优化策略 | 第44-51页 |
·优化新闻报道理念 | 第44-46页 |
·坚持受众本位,转换报道视角 | 第44-45页 |
·坚持全球视角,积极面向世界 | 第45-46页 |
·升级新闻报道手法 | 第46-48页 |
·发挥文化软实力,打造人文话语 | 第46-47页 |
·把握议程设置,加强信息呈现 | 第47页 |
·借力新兴媒体,丰富话语形态 | 第47-48页 |
·改进对外传播策略 | 第48-51页 |
·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对抗国外话语霸权 | 第48-49页 |
·提升媒体公关能力,做好对外公关事务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