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社会学视角下的KTV研究--以武昌几家特色KTV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 对其他类型音乐商品的研究 | 第10页 |
(二) 与社会音乐生产的联系 | 第10-11页 |
(三) 与音乐传播的联系 | 第11页 |
(四) 与音乐流行的联系 | 第11-12页 |
(五) 与音乐听众的联系 | 第12页 |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KTV的演变过程 | 第13-15页 |
一、卡拉OK | 第13页 |
二、KTV | 第13页 |
三、量贩式KTV | 第13-15页 |
第二章 KTV的现状分析 | 第15-28页 |
一、现状分析 | 第15-19页 |
(一) 调查对象和方法 | 第15页 |
(二) 整体情况概况 | 第15-19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19-25页 |
(一) 人口统计特征分析 | 第19-21页 |
(二) 消费状况分析 | 第21-23页 |
(三) 动机需求 | 第23页 |
(四) 选曲习惯 | 第23-24页 |
(五) 指导意愿 | 第24-25页 |
三、KTV存在的利与弊 | 第25-28页 |
(一) 优势 | 第25-26页 |
(二) 弊端 | 第26-28页 |
第三章 KTV在音乐商品中的演变过程 | 第28-35页 |
一、音乐商品的界定 | 第28-30页 |
(一) 商品 | 第28-29页 |
(二) 音乐商品 | 第29-30页 |
二、音乐商品化过程 | 第30-35页 |
(一) “量”化期 | 第30-31页 |
(二) 谋“利”期 | 第31-33页 |
(三) 物质形态期 | 第33-35页 |
第四章 KTV在音乐传播方式中的演变过程 | 第35-38页 |
一、口传心授时期 | 第35页 |
二、创唱分工时期 | 第35-36页 |
三、现代传播媒介时期 | 第36-38页 |
第五章 KTV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影响 | 第38-41页 |
一、对音乐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 第38页 |
二、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三、对音乐听众的影响 | 第39-41页 |
第六章 KTV开发与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 第41-46页 |
一、开发利用的意义 | 第41-43页 |
(一) 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 | 第41页 |
(二) 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 第41-42页 |
(三) 促进音乐的传播 | 第42页 |
(四) 提高人们的情操和音乐素养 | 第42-43页 |
(五) 促进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 第43页 |
二、合理化建议 | 第43-46页 |
(一) 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和惩治力度 | 第43页 |
(二) 音乐创作者创造适应社会精神需求的作品 | 第43-44页 |
(三) 拓展KTV的相关经营模式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