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社会排斥视角下关于流动青少年辍学过程的研究--以昆明市L社区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导论第7-20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7-12页
  一、社会现实背景第7-9页
  三、学术背景第9-11页
  三、选题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框架第12-15页
  一、本文的理论视角—社会排斥理论第12-14页
  二、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20页
  一、文献评述与本文的创新第15-16页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20页
第二章 流动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现状第20-37页
 第一节 流动青少年的生活现状第20-25页
  一、针对流动人口子女的中高考的政策现状第20-21页
  二、流动的教育历程第21-23页
  三、就学与家庭第23-25页
 第二节 流动青少年的学习历程第25-37页
  一、公办学校中的融入困境第26-29页
  二、民办学校中艰苦的办学条件第29-32页
  三、流动就学过程中的教育与选择第32-37页
第三章 学业排斥与流动青少年的主动应对第37-43页
 第一节 流动青少年积极主动争取各方资源第37-40页
 第二节 选择辍学第40-43页
第四章 辍学后的工作生活与心态第43-48页
 第一节 女生辍学后第43-46页
 第二节 男生辍学后第46-48页
第五章 辍学流动青少年社会排斥的形成机制第48-55页
 第一节 结构性的排斥路径第48-52页
  一、制度排斥第48-49页
  二、资源性排斥第49页
  三、文化排斥第49-51页
  四、经济排斥第51-52页
 第二节 社会行动者的排斥路径第52-55页
  一、社会关系的排斥第52页
  二、心理层面的排斥第52-53页
  三、自我认同的排斥第53-55页
第六章 结论第55-61页
 第一节 化解流动青少年就学过程中的社会排斥问题的基本路径第55-60页
  一、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均衡的分配第55-56页
  二、改善以户籍为基础的福利制度,实行属地化的管理第56页
  三、增强有关教育权利的意识第56-57页
  四、提高教育的地方针对性第57页
  五、支持与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第57-60页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第60-61页
附录:谈提纲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变迁视野下农村婚姻中的彩礼分析--以云南省昭阳区A村为例
下一篇:流动青少年的性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昆明市C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