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

市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以漳州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绪论第9-13页
 1. 研究背景第9页
 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3 论文框架第10-13页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9页
 第一节 国外相关空间规划研究第13-15页
  1. 德国第13页
  2. 日本第13-14页
  3. 欧盟第14页
  4. 国外空间规划对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启示第14-15页
 第二节 国内区域规划研究第15-19页
  1. 中国区域规划演变过程第15-16页
  2. 我国区域规划研究需解决的问题第16-19页
第二章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9-25页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的定义和内涵第19页
 第二节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特征第19-20页
  1. 明确的时限性和阶段性第19页
  2. 显著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第19-20页
  3. 较强的指导性和约束性第20页
 第三节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基础第20-21页
  1. 地域分异理论第20页
  2. 生态经济理论第20-21页
  3. 平衡态空间发展理论第21页
  4. “反规划”理论第21页
 第四节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原则第21-22页
  1. 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原则第21-22页
  2. 考虑地域整体与协调发展第22页
  3. 国土全覆盖的原则第22页
  4. 现状与远景相结合的原则第22页
 第五节 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区域规划的创新性影响第22-25页
  1. 对区域规划理论体系的完善第22-23页
  2. 对区域规划内容的丰富第23-25页
第三章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方法研究第25-39页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单元的确定第25-26页
 第二节 主体功能区基本单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6-32页
  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6-27页
  2. 指标体系构建第27-29页
  3. 部分指标说明及数据来源第29-32页
 第三节 主体功能基本单元评价方法第32-35页
  1. 权重的确定方法—层次分析法第32-34页
  2. 聚类分析法第34-35页
 第四节 主体功能区类型确定方法——三维魔方法第35-36页
 第五节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思路第36-39页
第四章 漳州市主体功能区划分第39-57页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第39-43页
  1. 自然环境状况第39-40页
  2. 社会经济概况第40-42页
  3. 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漳州市国土空间开发的影响第42-43页
 第二节 漳州市主体功能区基本单元综合评价第43-50页
 第三节 漳州市主体功能区的确定第50-57页
  1. 初步划分结果第50-51页
  2. 主体功能区初步确定结果的修正第51-54页
  3. 漳州市基本主体功能区结果第54-57页
第五章 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开发导向与管制对策第57-61页
 第一节 优化开发区第57-58页
  1. 开发导向第57页
  2. 管制政策第57-58页
 第二节 重点开发区第58-59页
  1. 开发导向第58页
  2. 管制政策第58-59页
 第三节 限制开发区第59页
 第四节 禁止开发区第59-6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第一节 主要结论第61页
 第二节 研究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7-69页
致谢第69-71页
个人简历第71-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厦门市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演变与预测
下一篇:福州市游憩空间供给与需求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