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探析--以美麟·水岸上城水景规划设计为例
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 第12页 |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框架 | 第13-17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预期结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综述 | 第19-35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9页 |
·居住区 | 第19页 |
·居住区水景 | 第19页 |
·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 | 第19页 |
·居住区水景的类型 | 第19-22页 |
·静水景观 | 第19-20页 |
·流水景观 | 第20页 |
·落水景观 | 第20页 |
·喷水景观 | 第20-22页 |
·枯水景观 | 第22页 |
·居住区水景的功能 | 第22-24页 |
·造景功能 | 第22页 |
·空间组织功能 | 第22-23页 |
·生态功能 | 第23页 |
·社会经济功能 | 第23页 |
·抗灾减灾功能 | 第23-24页 |
·居住区水景的分布方式 | 第24-25页 |
·核心式布局形式 | 第24页 |
·线性布局形式 | 第24页 |
·环绕式布局形式 | 第24-25页 |
·组团式布局形式 | 第25页 |
·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的原则 | 第25-27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25-26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26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26-27页 |
·可持续性原则 | 第27页 |
·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方法 | 第27-33页 |
·水景位置的选择 | 第27-28页 |
·水景空间的尺度与比例 | 第28页 |
·水景的形态设计 | 第28-29页 |
·水景的相关要素设计 | 第29-31页 |
·水景设计的具体手法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国内外案例分析 | 第35-45页 |
·国外典型案例 | 第35-37页 |
·德国的舒格尔堡水景 | 第35-36页 |
·瑞士伯尔尼伊蒂根水景 | 第36-37页 |
·国内典型案例 | 第37-43页 |
·杭州钱塘春晓水景 | 第37-40页 |
·南京银城东苑水景 | 第40-42页 |
·南京钟山花园城博雅居水景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美麟·水岸上城水景规划设计 | 第45-67页 |
·项目概况 | 第45页 |
·基地区位 | 第45页 |
·基地气候 | 第45页 |
·基地现状分析 | 第45页 |
·规划设计依据及原则 | 第45-46页 |
·规划设计依据 | 第45-46页 |
·规划设计原则 | 第46页 |
·规划设计理念 | 第46-47页 |
·居住区水景总体规划设计 | 第47-58页 |
·居住区规划设计 | 第47-48页 |
·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 | 第48-58页 |
·水景节点设计 | 第58-65页 |
·水岸风情 | 第58-60页 |
·怡情叠水 | 第60-62页 |
·连珑湾 | 第62-64页 |
·沁心池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的建议及发展方向 | 第67-79页 |
·目前国内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 第67-68页 |
·水资源利用率低 | 第67页 |
·设计模式化,缺乏内涵 | 第67页 |
·缺乏对生态性的考虑 | 第67页 |
·缺乏对人性化的关注 | 第67-68页 |
·后期维护不善 | 第68页 |
·对于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的建议 | 第68-70页 |
·提高水景水利用率 | 第68页 |
·结合地域性,营造特色水景 | 第68-69页 |
·水景生态化设计 | 第69页 |
·水景的人性化设计 | 第69页 |
·注重后期维护 | 第69-70页 |
·居住区水景发展方向——“生态可持续型”水景 | 第70-78页 |
·开源节流式的水景规划设计 | 第70-71页 |
·“nars”自然水景系统的水景治理 | 第71-73页 |
·水景材料的改造 | 第73-75页 |
·生态驳岸的设计 | 第75-77页 |
·水生动植物设计生态化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 第79-81页 |
·主要结论 | 第79页 |
·创新点 | 第79-80页 |
·讨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附录 | 第8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