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我国陌生人社会形成过程中的法治发展 | 第12-20页 |
·陌生人社会与市民社会 | 第12页 |
·熟人社会下我国缺乏法治发展的条件和要素 | 第12-13页 |
·形成中的陌生人社会为我国提供法治的土壤 | 第13-15页 |
·我国陌生人社会形成过程中的法治发展 | 第15-20页 |
·契约精神的初步确立 | 第15页 |
·权利本位意识的提高和法律公信力的不足 | 第15-17页 |
·道德和权威的碎片化及社会力量的重组 | 第17-20页 |
2 我国陌生人社会形成过程中的私权现状 | 第20-26页 |
·“私权”的定位 | 第20-21页 |
·我国陌生人社会形成过程中公权与私权的关系 | 第21-23页 |
·脆弱的私权极易受到强大公权的侵犯 | 第21-22页 |
·私权的救济途径往往受到公权的制约 | 第22-23页 |
·我国陌生人社会形成过程中私权与私权的关系 | 第23-26页 |
·显性的私权冲突 | 第23-24页 |
·隐性的私权冲突——权利不合理的保护 | 第24-26页 |
3 我国陌生人社会形成过程中私权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26-32页 |
·公私权关系变化的理论原因探讨 | 第26-29页 |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及其有限政府的思想 | 第26-28页 |
·社会契约论及有限政府思想对我国当下公私权关系的阐释 | 第28-29页 |
·私权与私权冲突的理论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契约精神本身所存在的不足 | 第29-30页 |
·契约之于中国某些传统文化的冲突 | 第30-32页 |
4 在陌生人社会形成中解决我国私权问题的可能路径 | 第32-43页 |
·政府善治——现阶段解决公私权冲突的选择 | 第32-37页 |
·善治概念的解析 | 第32-33页 |
·重构善治四诉求实现公私权关系的正常回归 | 第33-37页 |
·道德伦理的重建及契约向身份的有限回归 | 第37-43页 |
·赋予相关伦理道德以法律权威—解决特殊的显性私权冲突 | 第38-40页 |
·从契约的平等保护到身份的倾斜保护——解决隐性私权冲突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