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P2P流量特征分析与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3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现状第1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第11-12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研究目标第12页
   ·本文的组织架构第12-13页
第二章 P2P技术的基础第13-22页
   ·P2P的定义第13页
   ·P2P技术的应用第13-14页
   ·P2P技术的特点第14-17页
   ·P2P的网络拓扑结构第17-20页
     ·集中式P2P拓扑第18页
     ·全分布式非结构化P2P拓扑第18-19页
     ·全分布式结构P2P拓扑第19页
     ·混合式P2P拓扑第19-20页
   ·目前P2P技术面临的问题第20-21页
     ·标准混乱第20-21页
     ·版权问题第21页
     ·安全和管理第21页
     ·带宽占用第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P2P流量检测技术第22-27页
   ·P2P流量的特殊性第22页
   ·主要的P2P流量识别技术第22-26页
     ·基于端口的识别技术第22-23页
     ·深度数据包检测技术第23-25页
     ·深度流检测技术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四章 P2P流量识别中的分类算法第27-39页
   ·概述第27-28页
   ·SVM算法第28-30页
     ·最优分类面第28-30页
     ·两类和多类SVM算法第30页
   ·K-Means算法第30-31页
   ·C4.5决策树算法第31-36页
     ·决策树第31-32页
     ·C4.5决策树算法原理第32-35页
     ·C4.5算法对连续属性值的处理第35页
     ·决策树修剪第35-36页
   ·AdaBoost算法第36-38页
     ·流量数据的不稳定性第36页
     ·AdaBoost算法原理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基于DFI和机器学习的P2P流量识别系统实现第39-66页
   ·系统实现第39-46页
     ·模块描述第39-40页
     ·基本数据结构第40页
     ·模块功能介绍第40-46页
   ·实验数据分析第46-58页
     ·P2P流量长短流分析第46-49页
     ·P2P流量的净荷长度分析第49-52页
     ·P2P数据流的逐报文分析及用于在线分析的子流选取第52-55页
     ·子流属性的统计特征分析第55-56页
     ·基于并发连接数量的统计分析第56-58页
   ·实验验证第58-64页
     ·属性选择第58-59页
     ·子流属性第59-60页
     ·AdaBoost循环次数第60-63页
     ·数据量对分类效果的影响第63-64页
     ·并发连接数对识别率的影响第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P网络性能异常多路径并行探测与定位算法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浏览器双向连接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