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VI协同下森林生物量定量估算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10页 |
| 1 研究综述 | 第10-22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方法 | 第11-16页 |
| ·实测法 | 第11-12页 |
| ·蓄积转换法 | 第12-13页 |
| ·模型法 | 第13-16页 |
| ·无遥感因子模型法 | 第13页 |
| ·遥感模型法 | 第13-15页 |
| ·综合模型法 | 第15-16页 |
| ·森林生物量遥感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植被生物量遥感模型的优缺点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 2.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2-52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49页 |
| ·系统采样法 | 第24页 |
| ·空间统计采样法 | 第24-26页 |
| ·活立木生物量数据计算方法 | 第26-28页 |
| ·3S技术 | 第28-30页 |
| ·全球定位系统 | 第28页 |
| ·地理信息系统 | 第28-29页 |
| ·遥感 | 第29页 |
| ·3S技术集成 | 第29-30页 |
| ·植被指数 | 第30-31页 |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 第30-31页 |
| ·空间统计学 | 第31-49页 |
| ·区域化随机变量 | 第31-32页 |
| ·变差函数 | 第32页 |
| ·二阶平稳假设和本征假设 | 第32-35页 |
| ·估计误差 | 第35页 |
| ·正则化法 | 第35-36页 |
| ·正则化(变量)变异函数的计算 | 第36-37页 |
| ·变异函数的拟合 | 第37-38页 |
| ·变差函数及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 ·克里格估计方法 | 第39页 |
| ·普通克里格(OK) | 第39-43页 |
| ·协同克里格法 | 第43-47页 |
| ·拟协同克里格法 | 第47页 |
| ·拟协变异函数 | 第47-49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3 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52-72页 |
| ·SPOT5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52-57页 |
| ·自动配准 | 第53-54页 |
| ·大气校正 | 第54-55页 |
| ·几何校正 | 第55-57页 |
| ·测量方案的设计 | 第57-63页 |
| ·遥感影像得到的初步信息 | 第57-62页 |
| ·变程的初步确定 | 第57-59页 |
| ·采样方式的初步确定 | 第59-62页 |
| ·采样方式的选择 | 第62-63页 |
| ·实测数据 | 第63-70页 |
| ·外业数据的采集 | 第63-64页 |
| ·树木测量 | 第64-67页 |
| ·测量树木生物量的计算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4 模型建立 | 第72-114页 |
| ·地面测量生物量(无遥感因子)模型的建立 | 第72-100页 |
| ·样地的初步筛选 | 第72-85页 |
| ·正态分布与异常值判别 | 第72-78页 |
| ·空间自相关判别 | 第78-81页 |
| ·样本分布方向性判别 | 第81-83页 |
| ·样本趋势面判别 | 第83-85页 |
| ·变异函数的计算 | 第85-92页 |
| ·步长的选择 | 第85-88页 |
| ·变异函数类型的选择 | 第88-92页 |
| ·研究区生物量最优无偏差内插值估计方法 | 第92-94页 |
| ·搜索邻域的确定 | 第92页 |
| ·考虑方向的插值 | 第92-94页 |
| ·考虑去趋势面的插值 | 第94页 |
| ·不确定性度量值的检验 | 第94-100页 |
| ·预测标准误差 | 第94-96页 |
| ·交叉验证 | 第96-97页 |
| ·QQ图 | 第97页 |
| ·预测误差统计 | 第97-98页 |
| ·相关性检验 | 第98-100页 |
| ·结果 | 第100页 |
| ·遥感因子模型的建立 | 第100-110页 |
| ·遥感数据准备 | 第100-103页 |
| ·SPOT5四个波段的变异函数 | 第100-103页 |
| ·NDVI影像的变异函数 | 第103-104页 |
| ·研究区NDVI与全部测量的生物量的相关检验 | 第104-105页 |
| ·研究区生物量与NDVI的协变异函数 | 第105-107页 |
| ·协变分析 | 第105页 |
| ·研究区生物量与NDVI的协变异函数 | 第105-106页 |
| ·协变异函数插值图与误差图 | 第106-107页 |
| ·不确定性度量值的检验 | 第107-110页 |
| ·交叉验证 | 第107-108页 |
| ·QQ图 | 第108页 |
| ·预测误差统计 | 第108-110页 |
| ·相关性检验 | 第110页 |
| ·结果 | 第110页 |
| ·比较模型及方法 | 第110-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 5、结论与讨论 | 第114-118页 |
| ·方法研究结论 | 第114页 |
| ·模型研究结论 | 第114-115页 |
| ·讨论 | 第115-117页 |
| ·创新 | 第117-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26页 |
| 个人简介 | 第126-127页 |
| 导师简介 | 第127-128页 |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