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提插补泻足三里对血虚证模型家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的影响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44页 |
综述一 针刺补泻手法的研究 | 第12-23页 |
1. 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研究 | 第12-17页 |
2. 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研究 | 第17-19页 |
3. 针刺补泻手法的实验研究 | 第19-20页 |
4. 小结 | 第20页 |
5.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综述二 针刺补泻量化的研究 | 第23-29页 |
1. 针刺补泻量化的指导思想 | 第23页 |
2. 针刺补泻量化的理论依据 | 第23-24页 |
3. 现代研究 | 第24-26页 |
4.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综述三 血虚证的论述 | 第29-44页 |
1. 血虚证的概念 | 第29页 |
2. 血虚证的诊断标准 | 第29-30页 |
3. 血虚证的病因 | 第30-31页 |
4. 血虚证的辨证论治 | 第31-32页 |
5. 血虚证的现代研究 | 第32-38页 |
·血虚证的模型制备 | 第32-34页 |
·中药治疗血虚证的现代研究 | 第34-36页 |
·血虚证的病理研究 | 第36-3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前言 | 第44-46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6-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5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3. 取材 | 第49-50页 |
4. 检测指标 | 第50页 |
5.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实验结果 | 第50-61页 |
1. 造模前、后各指标的比较 | 第50-53页 |
2. 针刺治疗前、后各组间的比较 | 第53-61页 |
讨论 | 第61-66页 |
1. 关于血虚证家兔模型选取的讨论 | 第61页 |
2. 关于提插补泻手法参数确定及指标选择的讨论 | 第61-62页 |
3. 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62-64页 |
4. 关于实验改进的探讨 | 第64页 |
5. 小结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