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关键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2章 实验 | 第17-21页 | 
| ·玻璃样品的制备及处理方法 | 第17-18页 | 
| ·基础玻璃的制备 | 第17页 | 
| ·基础玻璃的掺杂 | 第17-18页 | 
| ·玻璃的热处理 | 第18页 | 
| ·简单组分的玻璃 | 第18页 | 
| ·测试方法 | 第18-21页 | 
| ·X 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 | 第18-19页 | 
| ·X 射线衍射 | 第19页 | 
| ·X 射线荧光光谱仪 | 第19页 | 
| ·扫描电镜-能谱仪 | 第19-20页 | 
| ·光学显微镜 | 第20页 | 
| ·二次离子质谱 | 第20页 | 
| ·高温熔体旋转粘度计 | 第20-21页 | 
| 第3章 钠钙硅浮法玻璃表面硫的价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21-56页 | 
| ·浮法玻璃熔制及成型过程中硫价态的变化 | 第21-25页 | 
| ·玻璃上下表面硫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 | 第25-30页 | 
| ·玻璃表面 S~(2-)/S~(6+)比例的确定 | 第30-33页 | 
| ·金属锡与硫酸钠的反应机制研究 | 第33-38页 | 
| ·锡对玻璃中硫价态的影响分析 | 第38-43页 | 
| ·铁对玻璃中硫价态的影响分析 | 第43-50页 | 
| ·镍对玻璃中硫价态的影响分析 | 第50-55页 | 
| 本章结论 | 第55-56页 | 
| 第4章 浮法玻璃表面离子的扩散机理研究 | 第56-84页 | 
| ·浮法玻璃表面硫的扩散机理研究 | 第56-73页 | 
| ·浮法玻璃表面硫扩散模型的建立 | 第57-61页 | 
| ·玻璃中只存在 S~(6+)时的扩散模型 | 第57页 | 
| ·玻璃中 S~(6+)和 S~(2-)共存时的扩散模型 | 第57-61页 | 
| ·硫扩散模型的拟合结果 | 第61-70页 | 
| ·各种扩散模型的比较 | 第70-73页 | 
| ·扩散系数与玻璃粘度关系的研究 | 第73-76页 | 
| ·洛阳浮法玻璃上下表面 S~(6+)和 S~(2-)的分布 | 第76-79页 | 
| ·洛阳浮法玻璃表面阳离子的扩散研究 | 第79-83页 | 
| 本章结论 | 第83-84页 | 
| 第5章 铁元素对玻璃上下表面的影响研究 | 第84-98页 | 
| ·玻璃中铁对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 | 第84-89页 | 
| ·锡中加铁对玻璃表面的影响研究 | 第89-96页 | 
| ·减少玻璃缺陷的建议 | 第96-97页 | 
| 本章结论 | 第97-9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2-103页 |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