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和血汤治疗痛性周围神经病(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临床研究 | 第16-28页 |
1.临床资料 | 第16-21页 |
·病例来源 | 第16-18页 |
·诊断标准 | 第18-20页 |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剔除标准 | 第20-21页 |
2.方法 | 第21-24页 |
·治疗方法 | 第21-22页 |
·观察方法及评定标准 | 第22-24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24页 |
3.结果 | 第24-28页 |
·疗效观察 | 第24-26页 |
·安全性观察 | 第26页 |
·随访观察 | 第26-28页 |
讨论 | 第28-42页 |
1.中医学理论对疼痛的认识 | 第28-30页 |
·疼痛的病因 | 第28页 |
·疼痛的病机 | 第28-29页 |
·疼痛的治疗 | 第29-30页 |
2 现代医学对痛性周围神经病认识 | 第30-37页 |
·痛性周围神经病的定义与流行病学调查 | 第30-31页 |
·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特点 | 第31-32页 |
·痛性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 | 第32-35页 |
·痛性周围神经病的药物治疗 | 第35-37页 |
3.通络和血汤组方原理探讨 | 第37-39页 |
4.通络和血汤组成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文献综述 | 第48-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