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土地储备制度中物权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土地储备制度的基本问题 | 第12-19页 |
·土地储备的界定 | 第12-15页 |
·涵义 | 第12-14页 |
·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15页 |
·土地储备的内容 | 第15-16页 |
·土地储备的主体 | 第15-16页 |
·土地储备的客体 | 第16页 |
·土地储备的阶段 | 第16页 |
·土地储备的法律性质 | 第16-19页 |
·土地集中行为 | 第17-18页 |
·土地储备整理行为 | 第18页 |
·土地储备供应行为 | 第18-19页 |
第2章 国有土地储备制度相关物权理论 | 第19-27页 |
·物权理论基础——国家土地所有权 | 第19-20页 |
·定义与内容 | 第19页 |
·与一般不动产所有权的比较 | 第19-20页 |
·权利的主体与行使 | 第20页 |
·土地储备中的国家优先购买权 | 第20-24页 |
·涵义 | 第21-22页 |
·行使条件 | 第22-23页 |
·与其他土地权利冲突与协调 | 第23-24页 |
·国有土地发展权 | 第24-27页 |
·土地发展权的内涵 | 第24-25页 |
·承认土地发展权的必要性 | 第25页 |
·土地储备过程中土地发展权的归属 | 第25-27页 |
第3章 国有土地储备中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 第27-36页 |
·土地储备中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涵义及动态分析 | 第27-29页 |
·涵义 | 第27页 |
·动态分析 | 第27-29页 |
·土地储备中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属变更 | 第29-30页 |
·收购储备方式下的权属变更 | 第29-30页 |
·非收购储备方式下的权属变更 | 第30页 |
·土地储备中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 | 第30-32页 |
·申请主体 | 第30页 |
·储备土地权属 | 第30-31页 |
·登记形式 | 第31页 |
·临时利用登记 | 第31-32页 |
·土地储备中的抵押权 | 第32-36页 |
·原有土地抵押权 | 第32页 |
·新设土地抵押权 | 第32-36页 |
第4章 国有土地储备中的地上物权 | 第36-43页 |
·国有储备土地的地上房屋及所涉物权 | 第36-37页 |
·地上房屋 | 第36页 |
·地上房屋所涉物权 | 第36页 |
·国有土地使用权与地上房屋物权的关系 | 第36-37页 |
·土地储备中的地上房屋所有权 | 第37-39页 |
·土地储备引起的地上房屋物权变动 | 第37-38页 |
·土地储备引起的地上房屋物权变动公示方式 | 第38-39页 |
·土地储备中地上房屋的他物权 | 第39-43页 |
·公房使用权 | 第39-41页 |
·地上房屋抵押权 | 第41-43页 |
第5章 土地储备制度中的物权保护 | 第43-55页 |
·土地储备过程中对物权的侵害 | 第43-45页 |
·对土地使用权的侵害 | 第43-44页 |
·对地上房屋权利的侵害 | 第44-45页 |
·土地储备中物权受损的原因分析 | 第45-48页 |
·法律规定缺失 | 第45-46页 |
·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 | 第46页 |
·受保护的物权范围过窄 | 第46-47页 |
·土地储备程序不规范 | 第47页 |
·缺乏合理的司法救济途径 | 第47-48页 |
·我国土地储备中物权保护的完善 | 第48-55页 |
·制定统一《土地储备法》 | 第48-49页 |
·科学界定公共利益 | 第49-51页 |
·扩大受保护的物权范围 | 第51-52页 |
·规范土地储备程序 | 第52-53页 |
·建立完善的司法救济途径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