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FRP筋的疲劳性能概况 | 第9-10页 |
| ·增强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疲劳研究概况 | 第10-16页 |
| ·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 第10页 |
| ·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 第10-11页 |
| ·部分预应力增强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 第11-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8页 |
| 2 材料及构件的疲劳理论概述 | 第18-36页 |
| ·疲劳概念 | 第18-20页 |
| ·疲劳定义 | 第18页 |
| ·疲劳荷载 | 第18-19页 |
| ·损伤理论 | 第19-20页 |
| ·增强筋疲劳理论 | 第20-24页 |
| ·钢筋疲劳理论 | 第20-22页 |
| ·FRP筋疲劳理论 | 第22-23页 |
| ·增强筋损伤理论 | 第23-24页 |
| ·混凝土疲劳理论 | 第24-30页 |
| ·增强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疲劳理论 | 第30-35页 |
| ·破坏形态 | 第30-31页 |
| ·平截面假定 | 第31-32页 |
| ·增强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问题 | 第32-34页 |
| ·受压区高度 | 第34页 |
| ·疲劳荷载影响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3 增强筋混凝土梁疲劳全过程理论分析 | 第36-53页 |
| ·基本假定 | 第36页 |
| ·相关参量 | 第36-39页 |
| ·几何截面特性 | 第36-37页 |
| ·开裂弯矩与消压弯矩 | 第37-38页 |
| ·预应力截面预加力 | 第38-39页 |
| ·受弯梁正截面疲劳全过程分析 | 第39-46页 |
| ·先张法预应力增强筋混凝土梁疲劳应力应变分析 | 第39-43页 |
| ·后张法预应力增强筋混凝土梁疲劳应力应变分析 | 第43-44页 |
| ·疲劳全过程计算流程图 | 第44-46页 |
| ·试验与理论对比分析 | 第46-51页 |
| ·部分预应力增强筋混凝土梁混凝土受压区残余应变 | 第48页 |
| ·部分预应力增强筋混凝土梁开裂截面受压区高度 | 第48-49页 |
| ·部分预应力增强筋混凝土梁混凝土与体内外预应力筋应变增量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4 增强筋混凝土构件疲劳裂缝发展规律与分析方法 | 第53-62页 |
| ·疲劳裂缝发展规律 | 第53-54页 |
| ·裂缝宽度分析方法 | 第54-58页 |
| ·混凝土规范方法 | 第55-56页 |
| ·静力裂缝宽度增大系数法 | 第56-57页 |
| ·粘结滑移分析法 | 第57-58页 |
| ·试验与理论对比分析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5 增强筋混凝土构件疲劳挠度发展规律与分析方法 | 第62-70页 |
| ·疲劳挠度发展规律 | 第62-65页 |
| ·疲劳挠度分析方法 | 第65-67页 |
| ·疲劳总挠度计算方法 | 第65-66页 |
| ·初始挠度增大系数法 | 第66-67页 |
| ·试验与理论对比分析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