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式阀微型压电泵的设计理论及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目录 | 第12-1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28页 |
| ·引言 | 第16-17页 |
| ·微型压电泵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页 |
| ·微型压电泵产品及应用 | 第21-26页 |
| ·微型压电泵主要生产厂商及其产品 | 第21-24页 |
| ·压电泵产品的应用 | 第24-26页 |
| ·本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第2章 圆形压电振子输出性能分析 | 第28-44页 |
| ·压电陶瓷简介 | 第28-30页 |
| ·压电陶瓷的种类 | 第28页 |
| ·压电陶瓷的制作工艺 | 第28-29页 |
| ·压电陶瓷的老化与失效 | 第29-30页 |
| ·压电振子理论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 ·能量法 | 第30-31页 |
| ·静态法 | 第31-32页 |
| ·压电振子的输出力和位移特性 | 第32-39页 |
| ·压电振子中心点的位移 | 第32-35页 |
| ·压电振子的等效集中力 | 第35-39页 |
| ·压电泵的极限性能 | 第39-41页 |
| ·极限流量 | 第40页 |
| ·极限压力 | 第40-41页 |
| ·压电振子压电耦合场分析 | 第41-43页 |
| ·物理模型及仿真方法 | 第41-42页 |
| ·仿真结果与讨论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3章 微型被动截止阀的工作特性 | 第44-63页 |
| ·常见微型被动截止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44-46页 |
| ·伞形阀 | 第44-45页 |
| ·悬臂梁阀 | 第45页 |
| ·轮式阀 | 第45-46页 |
| ·微型被动截止阀的选用 | 第46-47页 |
| ·轮式阀等效刚度的计算及测量 | 第47-48页 |
| ·U型轮式阀等效刚度计算 | 第47-48页 |
| ·S型轮式阀等效刚度计算 | 第48页 |
| ·轮式阀等效刚度测量方法 | 第48页 |
| ·轮式阀静态特性 | 第48-51页 |
| ·临界开启压力 | 第48-50页 |
| ·反向截止性 | 第50页 |
| ·反向泄漏 | 第50-51页 |
| ·轮式阀动态特性 | 第51-58页 |
| ·振动模型 | 第51-53页 |
| ·碰撞振动 | 第53-56页 |
| ·过流特性 | 第56-58页 |
| ·轮式阀的能量损失 | 第58-61页 |
| ·水头损失 | 第58-61页 |
| ·碰撞损失 | 第61页 |
| ·流量损失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4章 被动截止阀压电泵工作原理及特性研究 | 第63-79页 |
| ·吸程出流与惯性流动 | 第63-70页 |
| ·吸程出流现象 | 第63-65页 |
| ·吸程出流理论模型 | 第65-67页 |
| ·吸程出流现象仿真分析 | 第67-68页 |
| ·惯性流及其影响因素 | 第68-70页 |
| ·输出流量与输出压力 | 第70-75页 |
| ·动态流量 | 第70-73页 |
| ·动态压力 | 第73-75页 |
| ·压电泵的效率 | 第75-77页 |
| ·机电转换效率 | 第75页 |
| ·机械效率 | 第75-76页 |
| ·压电泵的最大效率点 | 第76-77页 |
| ·压电泵工况点 | 第77-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5章 压电泵结构设计及性能试验 | 第79-96页 |
| ·试验装置与试验条件 | 第79页 |
| ·压电振子的选用 | 第79-81页 |
| ·驱动波形与压电泵工作效率 | 第81-82页 |
| ·轮式阀结构参数对压电泵性能的影响 | 第82-86页 |
| ·等效刚度对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 | 第82-84页 |
| ·阀片和阀孔配合尺寸对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 | 第84-86页 |
| ·预紧高度对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 | 第86页 |
| ·泵腔结构对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 | 第86-88页 |
| ·泵腔高度对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 | 第87-88页 |
| ·阀孔间距对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 | 第88页 |
| ·气泡对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 | 第88-89页 |
| ·压电泵的串联和并联特性 | 第89-91页 |
| ·串联特性 | 第90-91页 |
| ·并联特性 | 第91页 |
| ·串并联的选择 | 第91页 |
| ·微型压电泵驱动电源设计 | 第91-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第6章 压电泵加速寿命试验 | 第96-111页 |
| ·加速寿命试验的类型及选择 | 第96-97页 |
| ·压电泵的失效机理与加速寿命试验 | 第97-98页 |
| ·压电泵失效机理类型 | 第97页 |
| ·压电泵加速寿命试验的失效机理 | 第97-98页 |
| ·压电泵疲劳特性与恒加试验 | 第98-99页 |
| ·恒加试验的五个假定 | 第98-99页 |
| ·压电泵的疲劳特性分析 | 第99页 |
| ·压电泵恒加试验方法及步骤 | 第99-102页 |
| ·电应力水平取值 | 第100页 |
| ·试验步骤 | 第100-101页 |
| ·试验说明及注意事项 | 第101-102页 |
| ·压电泵加速寿命试验数据处理 | 第102-109页 |
| ·失效时间的计算方法 | 第102页 |
| ·不同电应力下失效机理分析 | 第102-103页 |
| ·恒加试验的数据处理 | 第103-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11-114页 |
| ·研究结论 | 第111-112页 |
| ·创新点 | 第112-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22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2-124页 |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