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郭璞《山海经图赞》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绪论第12-14页
第一章 郭璞生平著述与《山海经图赞》创作背景第14-24页
 第一节 郭璞生平考第14-16页
 第二节 郭璞著述考第16-19页
  一、郭璞著述第16-19页
  二、郭璞的注释经典第19页
 第三节 《山海经图赞》的创作背景第19-24页
  一、郭璞之前的《山海经》研究第20-21页
  二、郭璞注《山海经》第21-24页
第二章 《山海经图赞》的文本、内容与郭氏诠释体系第24-42页
 第一节 《山海经图赞》文本考第24-28页
  一、郭璞《山海经图赞》几种版本辑录条目差异汇总第24-25页
  二、《山海经图》的流变第25-28页
 第二节 《山海经图赞》的内容第28-35页
  一、描述形状第30-32页
  二、绘释地理第32-34页
  三、解读历史第34-35页
 第三节 《山海经图赞》与郭璞的诠释体系第35-42页
  一、《山海经图赞》与《注<山海经>叙》中所表现出来的玄学思辨色彩第35-38页
  二、《山海经图赞》与《山海经》注释中表现出来的达观博物思想第38-42页
第三章 《山海经图赞》的艺术特色第42-49页
 第一节 四言为主的赞体特色及独特的行文结构第42-46页
  一、语言运用灵活自由,大事铺陈叙述第43-45页
  二、语言艺术上的规范性与表现力的结合第45-46页
 第二节 言辞简洁、描绘生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第46-49页
第四章 《山海经图赞》的地位与影响第49-62页
 第一节 《山海经图赞》在赞体文学中的地位第49-51页
  一、赞第49页
  二、赞体的演变及《山海经图赞》的地位第49-51页
 第二节 《山海经图赞》对赞体文学的接受和影响第51-56页
  一、《山海经图赞》所体现出来的赞体文学的文体特点第51-53页
  二、对画赞、像赞、题画诗的接受和影响第53-55页
  三、《山海经图赞》的后世流变第55-56页
 第三节 《山海经图赞》与郭璞其他作品的创作互动第56-62页
  一、与《尔雅图赞》第56-58页
  二、与游仙诗第58-62页
结语第62-63页
附录第63-90页
 附录一 郭璞年表第63-68页
 附录二 补遗第68-72页
 附录三 《山海经图赞》分类第72-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9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社西南巨子李根源及其诗歌研究
下一篇:《拾遗记》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