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专史论文--城市(镇)建筑发展史论文

抗战时期重庆与长春城市发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1页
   ·选题背景及两个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4-17页
     ·选题背景第14-15页
     ·两个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5-17页
   ·相关领域文献和研究成果综述第17-26页
     ·民国档案文献、报刊书籍第17-20页
     ·地方史志资料第20页
     ·重庆城市研究第20-22页
     ·长春及东北地区城市研究第22-23页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第23-25页
     ·其他相关研究第25-26页
   ·研究内容、方法、研究框架及创新点第26-31页
     ·研究内容第26-27页
     ·研究方法第27页
     ·研究框架第27-28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28-31页
第2章 早期重庆与长春城市发展历程第31-73页
   ·早期重庆城市发展历程第31-54页
     ·封建府城的形成(1876年前)第31-33页
     ·重庆开埠对城市现代化的影响第33-37页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与现代城市的萌芽第37-38页
     ·重庆建市与现代城市基本格局的形成第38-54页
   ·早期长春城市发展历程第54-69页
     ·城市的起源——宽城子旧城第55-58页
     ·俄国宽城子铁路附属地的城市建设第58-60页
     ·“满铁”长春铁路附属地的城市建设第60-65页
     ·中国政府开辟的城市新区——商埠地第65-69页
   ·小结第69-73页
第3章 抗战时期特定社会背景对重庆和长春城市发展的影响第73-105页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与重庆陪都地位的确立第73-74页
   ·“陪都效应”对重庆城市发展的影响第74-88页
     ·“陪都效应”之一:战时内迁促成重庆从内陆工商城市转变为大后方经济中心第74-84页
     ·“陪都效应”之二:文化人凝聚促成重庆形成大后方文化中心第84-86页
     ·“陪都效应”之三:人口的变迁第86-88页
   ·九一八事变与伪满洲国成立第88-92页
   ·伪满洲国“新京”设立对长春城市发展的影响第92-103页
     ·日本在东北殖民统治的政治中心第92-95页
     ·日本掠夺东北资源的经济控制中心第95-98页
     ·日本殖民者的文化统治中心第98-100页
     ·城市人口的变迁第100-103页
   ·小结第103-105页
第4章 陪都重庆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变迁第105-145页
   ·陪都重庆城市建设管理机构的变迁第105-111页
     ·重庆市工务局扩充和完善第106-109页
     ·重庆市建设期成会第109-110页
     ·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第110-111页
   ·城市规划与建筑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第111-143页
     ·国民政府城市规划法规的颁布第111-118页
     ·重庆市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建立第118-122页
     ·国民政府相关建筑法规的颁布第122-131页
     ·重庆市相关建筑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第131-143页
   ·小结第143-145页
第5章 抗战时期重庆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第145-202页
   ·重庆市行政区域的扩大和发展计划的制定第145-151页
     ·重庆市行政区域的扩大第145-147页
     ·重庆市城市发展计划的制定第147-151页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第151-165页
     ·以老城区火巷(太平巷)的开辟带动市区道路改造第151-155页
     ·市工务局道路网计划的实施第155-163页
     ·道路技术标准的提高第163-165页
   ·建筑活动和现代城市格局的调整第165-190页
     ·抗战时期重庆的建筑活动第165-169页
     ·老城区的发展和繁荣第169-177页
     ·新市区的发展第177-184页
     ·南岸、江北和西部区域的兴起第184-190页
   ·其它市政设施的建设第190-198页
     ·城市供电第190-191页
     ·城市供水第191-192页
     ·港口码头建设第192-196页
     ·飞机场的兴建和扩建第196-197页
     ·城市下水道的初步整治第197-198页
   ·小结第198-202页
第6章 抗战时期长春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变迁第202-232页
   ·伪满洲国“新京”建设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变迁第202-210页
     ·满铁经济调查会第203-204页
     ·伪国都建设局和伪国都建设计划咨询委员会第204-206页
     ·“新京”临时国都建设局与“新京”市工务局第206-207页
     ·“新京”建筑管理机构的变迁第207-210页
   ·伪满洲国城市规划与建筑法规体系的建立第210-230页
     ·“新京”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建立第210-216页
     ·伪满洲国城市规划法规的颁布第216-222页
     ·伪满洲国的建筑管理法规第222-227页
     ·“新京”的建筑管理法规第227-230页
   ·小结第230-232页
第7章 抗战时期长春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第232-294页
   ·伪满洲国“新京”“国都”建设计划的制定第233-246页
     ·“国都”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制定第233-237页
     ·“国都”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特点第237-246页
   ·“国都”建设计划的实施第246-288页
     ·“国都”建设计划的第一期实施工程第246-264页
     ·1937年“国都”建设计划的调整和第二期实施工程第264-276页
     ·1942年“国都”建设计划的调整和第三期实施工程第276-281页
     ·“新京”的建筑活动第281-287页
     ·“新京”公路交通的建设第287-288页
   ·“新京”建设的资本运作第288-291页
   ·小结第291-294页
结语第294-301页
参考文献第301-308页
作者简历第308-309页
致谢第309页

论文共3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肽转运体POTs在前列腺和脾脏及巨噬细胞的功能性表达研究
下一篇:高分辨透射电镜下多场耦合加载原位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