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管状立体织物成形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管状立体织物织造装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环形三维织机 | 第12-13页 |
·立体圆织机 | 第13-14页 |
·立体圆织机控制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5页 |
·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15页 |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15页 |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15页 |
·小结 | 第15-17页 |
2 立体圆织机的工艺原理 | 第17-24页 |
·管状立体织物的成型原理 | 第17-19页 |
·纬向垂纱法 | 第17-18页 |
·经向垂纱法 | 第18-19页 |
·立体圆织机的结构与工艺原理 | 第19-23页 |
·开口及引纬模块 | 第20页 |
·牵引模块 | 第20-21页 |
·变径模块 | 第21-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3 立体圆织机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24-41页 |
·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数学模型 | 第24-29页 |
·基相生成法 | 第24-27页 |
·典型的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矩阵表达 | 第27-28页 |
·基相生成法在经纱开口运动控制上的应用 | 第28-29页 |
·管状立体织物织造数据的自动生成系统设计 | 第29-34页 |
·织造数据自动生成程序的设计 | 第29-30页 |
·织造数据自动生成的程序框图 | 第30-31页 |
·织造数据自动生成系统的界面设计 | 第31-34页 |
·恒纬密变径管状织物织造控制算法的研究 | 第34-40页 |
·RBF神经网络原理 | 第34-36页 |
·恒纬密变径控制算法 | 第36-39页 |
·实例仿真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4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1-54页 |
·系统选型 | 第41-45页 |
·单片机 | 第41-42页 |
·PLC | 第42-43页 |
·PAC | 第43-44页 |
·系统选型方案论证 | 第44-45页 |
·检测方案 | 第45-48页 |
·梭子的位置检测 | 第45-46页 |
·牵引机械手的位置检测 | 第46-48页 |
·控制系统的原理 | 第48-52页 |
·控制所用的主要设备 | 第48页 |
·I/O信号地址分配 | 第48-49页 |
·驱动放人模块的设计 | 第49-50页 |
·控制系统的硬件原理图 | 第50-51页 |
·关键设备的接线图 | 第51-52页 |
·控制系统的实现 | 第52-53页 |
·总控制柜的设计 | 第52-53页 |
·系统调试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5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4-66页 |
·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软件功能 | 第54-55页 |
·开口控制模块的程序设计 | 第55-59页 |
·开口运动规律及其控制时序的研究 | 第55-58页 |
·开口控制程序流程图 | 第58-59页 |
·牵引控制模块的程序设计 | 第59-63页 |
·牵引控制模块的控制时序分析 | 第59-61页 |
·牵引控制模块的输入/输出状态分析 | 第61页 |
·机械手驱动电机的转速计算 | 第61-62页 |
·牵引控制模块的程序流程图 | 第62-63页 |
·触摸屏界面设计 | 第63-65页 |
·触摸屏界面的功能结构 | 第63-64页 |
·触摸屏界面的设计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6-67页 |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 第66页 |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8页 |
附录A 管状立体织物织造数据自动生成程序代码 | 第70-75页 |
附录B 管状立体织物织造数据自动生成系统的界面程序代码 | 第75-77页 |
附录C 管状立体织物变径与恒纬密控制算法程序代码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