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手性化合物国内外拆分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手性化合物拆分概述 | 第16页 |
·色谱法拆分对映体化合物 | 第16-18页 |
·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拆分手性化合物 | 第18-19页 |
·萃取拆分法分离拆分手性化合物 | 第19-22页 |
·研究工作的提出及目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手性萃取剂的合成及表征 | 第24-42页 |
·引言 | 第24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4-26页 |
·N-苯甲酰-L-苯丙氨酸甲酯的合成及表征 | 第26-28页 |
·N-苯甲酰-L-苯丙氨酸甲酯的合成 | 第26页 |
·产品谱图解析 | 第26-28页 |
·产物的物理性质和表征 | 第28页 |
·N-正丁基-L-苯丙氨酸甲酯的合成及表征 | 第28-30页 |
·N-正丁基-L-苯丙氨酸甲酯的合成 | 第28-29页 |
·产品谱图解析 | 第29-30页 |
·产品的物理性质及表征 | 第30页 |
·N-正辛基-L-苯丙氨酸甲酯及N,N’-二正辛基-L-苯丙氨酸甲酯的合成及表征 | 第30-35页 |
·N-正辛基-L-苯丙氨酸甲酯及N,N’-二正辛基-L-苯丙氨酸甲酯的合成 | 第31-32页 |
·产品谱图解析 | 第32-34页 |
·产品的物理性质及表征 | 第34-35页 |
·N-正十二烷基-L-苯丙氨酸甲酯的合成及表征 | 第35-37页 |
·N-正十二烷基-L-苯丙氨酸甲酯的合成 | 第35-36页 |
·产品谱图分析 | 第36-37页 |
·产品的物理性质及表征 | 第37页 |
·N-(2-吡啶甲基)-L-苯丙氨酸甲酯的合成及表征 | 第37-39页 |
·N-(2-吡啶甲基)-L-苯丙氨酸甲酯的合成 | 第37-38页 |
·产品谱图解析 | 第38-39页 |
·产品的物理性质及表征 | 第39页 |
·结论 | 第39-42页 |
第三章 手性萃取剂对金属离子萃取能力的研究 | 第42-62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3-44页 |
·水相中CU(Ⅱ)离子含量的检测 | 第44-46页 |
·双环己酮草酰二腙分光光度法所用溶液的配制 | 第45页 |
·铜(Ⅱ)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61页 |
·N-(2-吡啶甲基)-L-苯丙氨酸与锌(Ⅱ)的单晶结构 | 第46-51页 |
·新型手性萃取剂对氯化铜的萃取性能研究 | 第51-53页 |
·氯化钠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N-正辛基-L-苯丙氨酸甲酯对氯化铜的萃取性能研究 | 第54-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第四章 手性螯合萃取剂萃取拆分外消旋苯丙氨酸的研究 | 第62-76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63页 |
·萃余水相中苯丙氨酸含量的检测方法研究 | 第63-68页 |
·茚三酮显色法所用溶液的配制及实验方案 | 第64-65页 |
·磷酸盐缓冲液用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茚三酮用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显色时间的影响 | 第67页 |
·静置时间的影响 | 第67-68页 |
·萃余水相中铜(Ⅱ)离子干扰的去除 | 第68-69页 |
·手性螯合萃取剂萃取拆分外消旋苯丙氨酸的研究 | 第69-73页 |
·萃取实验 | 第69页 |
·萃取时间对萃取苯丙氨酸的影响 | 第69-70页 |
·苯丙氨酸初始浓度对分配比的影响 | 第70-71页 |
·配位萃取剂初始浓度对分配比的影响 | 第71-72页 |
·稀释剂对分配比的影响 | 第72-73页 |
·温度对分配比的影响 | 第73页 |
·结论 | 第73-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附录A (硕士期间取得成果) | 第88-90页 |
附录B (单晶数据的CIF 文件) | 第90-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