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2-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建立法律法规体系进行约束 | 第13-14页 |
·政府投资为主,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 第14页 |
·强调水土保持工作的系统性,综合考虑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 | 第14页 |
·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学论证和技术推广 | 第14页 |
·注重对开发治理的成果绩效评估 | 第14页 |
·注重全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统一协调管理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发展过程 | 第15页 |
·当前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简介 | 第19-23页 |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 第19-20页 |
·详细的前期准备,确保了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 第19页 |
·规范的项目监督,保证了项目实施的目标的顺利实现 | 第19页 |
·独特的提款和支付方式,确保了世行对贷款项目单位的业务控制 | 第19-20页 |
·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 | 第20页 |
·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 | 第20页 |
·中低产田治理与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项目 | 第20-21页 |
·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要求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 第23-34页 |
·指导思想 | 第23-24页 |
·与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相一致,符合同行基建管理制度的要求 | 第23页 |
·紧密结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特点 | 第23页 |
·正确处理新的建设管理体制与现有体制之间的关系 | 第23页 |
·认真吸纳国内外同类项目的成功经验 | 第23-24页 |
·探索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政策 | 第24页 |
·改革目标 | 第24页 |
·总体目标 | 第24页 |
·具体目标 | 第24页 |
·改革方案 | 第24-33页 |
·总体思路 | 第24页 |
·管理体制 | 第24-25页 |
·建设程序 | 第25-27页 |
·项目建议书 | 第26页 |
·可行性研究 | 第26页 |
·初步设计 | 第26页 |
·施工准备 | 第26-27页 |
·建设实施 | 第27页 |
·生产准备 | 第27页 |
·竣工验收 | 第27页 |
·后评价 | 第27页 |
·计划与财务管理 | 第27-29页 |
·投资来源及管理 | 第27-28页 |
·计划的编报与下达 | 第28-29页 |
·财务管理 | 第29页 |
·工程建设管理 | 第29-32页 |
·项目法人责任制 | 第29-31页 |
·招标投标制 | 第31页 |
·建设监理制 | 第31-32页 |
·其它管理制度 | 第32-33页 |
·工程造价管理 | 第32页 |
·质量监督和工程督查 | 第32页 |
·建设信息管理 | 第32-33页 |
·流域机构水保职能的发挥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水土保持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推广应用 | 第34-38页 |
·主要进展 | 第34-35页 |
·规范建设程序,加强前期工程 | 第34页 |
·加强计划管理,保证投资结构、方向和重点 | 第34-35页 |
·实施效果 | 第35-36页 |
·前期工作明显加强,建设程序走向完善 | 第35页 |
·计划管理日趋规范,投资重点得以保证 | 第35-36页 |
·建设管理得到加强,投资效益不断提高 | 第36页 |
·流域机构合法参与,人才资源充分发挥 | 第3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初步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