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3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相关研究成果的概览及审视 | 第11-12页 |
1. 关于农村妇女政策参与的资料总结和理论探讨 | 第11-12页 |
2. 关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调查和实践 | 第12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及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一、理解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 第13-20页 |
(一) 非正式规则 | 第14-16页 |
(二) 正式规则 | 第16-17页 |
(三) 实施机制 | 第17-20页 |
二、两省妇女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差异化发展 | 第20-26页 |
(一) 支持妇女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政策比较 | 第20-23页 |
1. 地方性法规 | 第21-22页 |
2. 政策性文件 | 第22-23页 |
3. 村委会选举规程 | 第23页 |
(二) 妇女进入村级“两委”的比例对比 | 第23-26页 |
1. H省较高的妇女当选率和当选比例 | 第23-24页 |
2. S省女村委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第24-26页 |
三、成因探讨之一:非正式规则的影响 | 第26-31页 |
(一) 历史进程影响 | 第26-27页 |
(二) 文化传统因素 | 第27-28页 |
(三) 家庭模式 | 第28-29页 |
(四) 信仰体系 | 第29-31页 |
四、成因探讨之二:正式规则的支持状况 | 第31-33页 |
(一) 地方性法规发挥的效力 | 第31页 |
(二) 政策性文件的支持效果 | 第31-33页 |
五、成因探讨之三:实施机制的贯彻落实 | 第33-37页 |
(一) 公正的第三方执行:国家的执行权力 | 第34-35页 |
(二) 非政府组织的政策号召力 | 第35-36页 |
(三) 大众媒体的舆论控制力 | 第36-37页 |
六、比较两省妇女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现状的启示 | 第37-42页 |
(一) 思想的动员 | 第37页 |
1. 以社会平等意识的纳入来激活政策的宣传动员 | 第37页 |
2. 以妇女自主意识的提高来推动妇女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 第37页 |
(二) 支持性政策 | 第37-39页 |
1. 实行倾斜性政策:支持农村妇女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 第37-38页 |
2. 推进能力建设进程:着重推进妇女的能力和素质培训工作 | 第38-39页 |
(三) 能力建设 | 第39-42页 |
1. 发挥妇联作为妇女人才输送基地的作用 | 第39-40页 |
2. 提供妇女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专门渠道 | 第40-42页 |
七、地方政府支持妇女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改进 | 第42-46页 |
(一) 重视将性别意识纳入政策主流 | 第42-43页 |
1. 各级政府用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态度来制定和解读政策 | 第42页 |
2. 政策的宣传动员中融入社会性别平等意识 | 第42-43页 |
3. 政策执行者用社会性别意识来指导政策执行环节 | 第43页 |
(二) 完善支持妇女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法律法规 | 第43-44页 |
(三) 发挥妇联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第44-46页 |
1. 尊重妇女自身发展,改变过去农村妇联工作角色的错位 | 第44-45页 |
2. 通过扩大自身影响力来启迪妇女群体意识的觉醒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