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概述及相关认定要素 | 第14-31页 |
第一节 商业秘密下的不可避免披露原则定义及相关理论 | 第14-21页 |
一、 商业秘密下的不可避免披露原则 | 第14-16页 |
二、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IDD)的确立及其定义 | 第16-19页 |
三、 IDD 归属于“即发侵权”理论 | 第19-21页 |
第二节 不可避免披露情形的认定要素 | 第21-31页 |
一、 主要认定要素 | 第22-29页 |
二、 其他影响认定不可避免披露情形的因素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美国法上 IDD 的禁令适用 | 第31-45页 |
第一节 禁令之于 IDD 的必要性 | 第31-36页 |
一、 美国商业秘密保护领域的禁令救济 | 第31-32页 |
二、 “禁令”很可能是唯一合适的救济方式 | 第32-35页 |
三、 美国法律对禁令救济必要性的评述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禁令发布的类型及其考虑要素 | 第36-40页 |
一、 禁令发布的类型 | 第36-38页 |
二、 禁令发布的考虑要素 | 第38-40页 |
第三节 禁令的期限 | 第40-43页 |
一、 禁令期限的一般要求 | 第40页 |
二、 RUC (3)的规定 | 第40-43页 |
第四节 禁令的范围 | 第43-45页 |
一、 RUC (3)的相关规定 | 第43页 |
二、 选择适用禁令的范围和层次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我国相关情形及整体保护的现状与不足 | 第45-55页 |
第一节 企业对商业秘密的一般保护方式 | 第45-47页 |
一、 企业的一般保护方式 | 第45-46页 |
二、 一般保护方式遇不可避免披露情形时力不从心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现状及其不足 | 第47-55页 |
一、 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的较为分散和原则性 | 第47-48页 |
二、 相关法律、法规调整范围的局限性 | 第48-49页 |
三、 IDD 难有法律保护适用依据 | 第49-55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55-69页 |
第一节 设立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 | 第55-58页 |
一、 《反不正当竞争法》无法承受商业秘密保护之重 | 第55-56页 |
二、 商业秘密的专门立法是一种趋势 | 第56-57页 |
三、 在《商业秘密保护法》中引入 IDD 并设立消除危险请求权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引入 IDD 的必要性及意义 | 第58-61页 |
一、 引入 IDD 的必要性 | 第58-60页 |
二、 引入 IDD 的意义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引入 IDD 及设立相应消除危险请求权 | 第61-64页 |
一、 引入 IDD | 第61-62页 |
二、 将 IDD 的禁令救济借鉴到消除危险请求权权能之下 | 第62-64页 |
第四节 消除危险请求权的适用要素 | 第64-69页 |
一、 原则性适用要素 | 第64-66页 |
二、 具体适用要素 | 第66-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