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30页 |
·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 | 第8-16页 |
·复合材料的定义 | 第8页 |
·复合材料的发展 | 第8-9页 |
·树脂基复合材料 | 第9页 |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特点 | 第9-10页 |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 第10-12页 |
·碳纤维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 第10-11页 |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 第11页 |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 | 第11-12页 |
·聚醚醚酮树脂及其复合材料 | 第12-16页 |
·PEEK 的发展历史 | 第13页 |
·PEEK 的性能特征 | 第13-14页 |
·PEEK 的应用 | 第14页 |
·PEEK 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 第14-16页 |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 第16-18页 |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发展 | 第16页 |
·三维编织结构物的特点 | 第16页 |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 | 第16-18页 |
·塑料齿轮 | 第18-21页 |
·塑料齿轮的发展 | 第18-19页 |
·塑料齿轮的优势 | 第19页 |
·塑料齿轮的失效形式和失效机理 | 第19-20页 |
·塑料齿轮的发展前景 | 第20-21页 |
·摩擦学 | 第21-27页 |
·摩擦学的发展历史 | 第21页 |
·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 第21-24页 |
·摩擦磨损的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磨损的基本类型 | 第23-24页 |
·材料的耐磨性及测试方法 | 第24-25页 |
·材料的耐磨性 | 第24页 |
·材料摩擦磨损测试方法 | 第24-25页 |
·影响摩擦磨损性能的因素 | 第25-26页 |
·齿轮摩擦磨损性能 | 第26-27页 |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 | 第27-30页 |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7-29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29页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C_(3D)/PEEK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 第30-43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1-34页 |
·实验设备 | 第31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3页 |
·C/PEEK 三维混编纤维表面处理 | 第33页 |
·C_(3D)/PEEK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 第33页 |
·材料微观分析 | 第33-34页 |
·C_(3D)/PEEK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 | 第34页 |
·弯曲实验测试 | 第34页 |
·冲击实验测试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高碳纤维体积含量 C_(3D)/PEEK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 第34-37页 |
·温度和时间对 C_(3D)/PEEK 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34-36页 |
·高碳体积纤维含量的 C_(3D)/PEEK 复合材料的金相照片 | 第36页 |
·高碳纤维含量 C_(3D)/PEEK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 第36-37页 |
·C_(3D)/PEEK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 第37-41页 |
·碳纤维体积含量对 C_(3D)/PEEK 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碳纤维体积含量对复合材料冲击韧性的影响 | 第39页 |
·碳纤维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C_(3D)/PEEK 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第43-63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4-48页 |
·实验设备 | 第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8页 |
·干摩擦下的摩擦磨损测试 | 第44-47页 |
·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测试 | 第47-48页 |
·与不同对磨轮摩擦时的磨损测试 | 第48页 |
·微观分析 | 第4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62页 |
·碳纤维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48-53页 |
·纯 PEEK 和 C_(3D)/PEEK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对比 | 第49-50页 |
·碳纤维体积含量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干摩擦下摩擦磨损机理探讨 | 第52-53页 |
·载荷对 C_(3D)/PEEK 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53-59页 |
·不同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 | 第56-58页 |
·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机理探讨 | 第58-59页 |
·对磨轮材料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