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境外国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选题背景及依据 | 第12-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旅游流理论 | 第14-21页 |
·旅游流涵义 | 第14-15页 |
·旅游流的运动模型 | 第15-18页 |
·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2章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及方法概述 | 第24-34页 |
·社会网络分析基本理论介绍 | 第24-25页 |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国外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页 |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国内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旅游流网络结构指标体系 | 第26-29页 |
·个体的网络结构位置指针 | 第27-28页 |
·群体的网络结构型态指针 | 第28-29页 |
·核心-边缘结构理论 | 第29-30页 |
·构建入境旅游流网络 | 第30-34页 |
·建立赋值矩阵 | 第30页 |
·建立二分矩阵 | 第30-34页 |
第3章 调查样本特征 | 第34-41页 |
·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34-36页 |
·性别结构 | 第34页 |
·年龄结构 | 第34-35页 |
·教育水平结构 | 第35页 |
·职业结构 | 第35-36页 |
·客源地结构 | 第36页 |
·游客行为特征 | 第36-41页 |
·旅游组织者构成 | 第36-37页 |
·游伴构成 | 第37页 |
·旅游信息获取途径构成 | 第37-38页 |
·来华旅游主要障碍构成 | 第38页 |
·旅游目的构成 | 第38-39页 |
·来华旅游口岸城市构成 | 第39-41页 |
第4章 网络节点特征 | 第41-52页 |
·断点值为3的入境外国旅游流网络结构节点特征 | 第41-46页 |
·中心性分析 | 第43-44页 |
·中介性分析 | 第44-45页 |
·网络节点类型划分 | 第45-46页 |
·断点值为7的入境外国旅游流网络结构节点特征 | 第46-52页 |
·中心性分析 | 第48-49页 |
·中介性分析 | 第49页 |
·网络节点类型划分 | 第49-52页 |
第5章 网络整体特征 | 第52-66页 |
·断点值为3的入境外国旅游流网络整体特征 | 第52-56页 |
·网络整体结构特征 | 第52-54页 |
·网络类型分析 | 第54-56页 |
·断点值为7的入境外国旅游流网络整体特征 | 第56-60页 |
·网络整体结构特征 | 第56-58页 |
·网络类型分析 | 第58-60页 |
·入境外国旅游流地理分布特征 | 第60-66页 |
·入境外国旅游流流向特征 | 第60-62页 |
·入境外国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 | 第62-66页 |
第6章 中国入境旅游拓展对策 | 第66-69页 |
·注重精品路线建设,打造特色旅游线路 | 第66页 |
·加强语言系统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 第66-67页 |
·明确目标旅游市场,加大宣传营销力度 | 第67页 |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优化旅游配套设施 | 第67-68页 |
·增加核心节点城市,提升网络整体能级 | 第68-69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9-72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讨论 | 第70-72页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70页 |
·本研究中的不足 | 第70-71页 |
·本选题的未来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问卷)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