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7页 |
| ·矢量控制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 ·矢量控制的关键技术 | 第8-11页 |
| ·感应电机参数辨识方法 | 第9-10页 |
| ·感应电机速度估计方法 | 第10-11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仿真研究 | 第13-25页 |
| ·概述 | 第13页 |
| ·三相异步电机的多变量非线性数学模型 | 第13-15页 |
| ·坐标变换 | 第15-16页 |
| ·三相异步电机在两项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 第16-18页 |
| ·异步电机在两项任意旋转坐标系(dq 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 第16-17页 |
| ·两项静止坐标系(αβ坐标系)下感应电机数学模型 | 第17-18页 |
| ·感应电机建模及矢量控制仿真研究 | 第18-21页 |
| ·矢量控制基本的基本思想及原理 | 第18-19页 |
| ·基于Matlab/simulink 中构建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设计 | 第19-21页 |
| ·仿真结果 | 第21-23页 |
| ·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多新息参数辨识理论 | 第25-31页 |
| ·概述 | 第25页 |
| ·多新息辨识理论 | 第25-27页 |
| ·MATLAB 仿真 | 第27-30页 |
| ·实例分析 | 第27页 |
| ·用M 语言编写多新息最小二乘算法 | 第27-28页 |
| ·系统的simulink 建模 | 第28-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感应电机参数影响及多新息辨识估计器的设计 | 第31-39页 |
| ·概述 | 第31页 |
| ·异步电机参数对磁链观测器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转子时间常数变化对矢量控制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对静态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33页 |
| ·基于多新息最小二乘法的感应电机参数辨识 | 第33-35页 |
| ·感应电机间接矢量控制系统分析及MATLAB 仿真 | 第35-37页 |
| ·仿真系统结构 | 第35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基于多新息最小二乘法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 | 第39-45页 |
| ·概述 | 第39页 |
| ·开环转速估计 | 第39-40页 |
| ·转子时间常数和定子电阻估计器的设计 | 第40-42页 |
| ·转速估计及参数补偿的系统仿真 | 第42-44页 |
| ·仿真模型 | 第42页 |
| ·转速估计及参数辨识结果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高性能矢量控制中电机参数辨识及速度控制策略研究 | 第45-51页 |
| ·概述 | 第45页 |
| ·windup 现象分析 | 第45-46页 |
| ·变结构Anti-windup 控制器的设计 | 第46-47页 |
| ·积分限制 | 第46页 |
| ·条件作用技术 | 第46-47页 |
| ·新型变结构Antiwindup 控制器 | 第47页 |
| ·系统构成及仿真分析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 ·总结 | 第51页 |
| ·展望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