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Contents | 第10-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论文框架结构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成果回顾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之不足 | 第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执业准则的意义及制定 | 第21-31页 |
·执业准则的意义 | 第21-23页 |
·我国准则的制定 | 第23-26页 |
·执业准则的起步阶段(1980-1993) | 第23页 |
·执业准则的制定阶段(1994-2004) | 第23-24页 |
·执业准则的国际趋同阶段(2005-2008) | 第24-26页 |
·执业准则的明晰阶段(2009 年至今) | 第26页 |
·我国执业准则的特点 | 第26-28页 |
·从准则的框架体系和项目构成上看 | 第26页 |
·从审计准则的核心理念上看 | 第26-28页 |
·与国际准则的比较 | 第28-30页 |
·两者的相同点 | 第28页 |
·两者的不同点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我国执业准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8页 |
·准则的理念难以运用于我国的实际 | 第31-33页 |
·准则的理念介绍 | 第31-32页 |
·准则的理念在实际中应用不起来 | 第32-33页 |
·准则的内容晦涩难懂以致准则流于形式 | 第33-35页 |
·简述舞弊审计准则 | 第33-35页 |
·舞弊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研究 | 第35页 |
·准则中过于超前的内容使其应用的严肃性受到质疑 | 第35-37页 |
·简述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准则 | 第35-36页 |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准则的运用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对执业准则运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8-53页 |
·准则的制定机制不健全 | 第38-45页 |
·准则的制定理念不正确 | 第38-41页 |
·准则的制定程序欠妥当 | 第41-43页 |
·准则的制定组织力量不够 | 第43-45页 |
·准则内容所依托的背景与我国的实际环境不匹配 | 第45-52页 |
·经济环境不成熟 | 第45-47页 |
·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 第47-49页 |
·专业胜任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缺口较大 | 第49-50页 |
·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的支持 | 第50-51页 |
·社会认知度不够 | 第51页 |
·道德意识不强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对策和建议 | 第53-61页 |
·建立合理的准则制定机制 | 第53-55页 |
·树立正确的准则制定理念 | 第53-54页 |
·完善执业准则的制定程序 | 第54页 |
·严谨地构建准则的制定组织,发挥各会计专业团体的作用 | 第54-55页 |
·准则的制定量力而行,有序推进 | 第55页 |
·构建合适的准则运用环境 | 第55-60页 |
·改善经济环境 | 第55-57页 |
·重视人才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57-58页 |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引进先进技术手段 | 第58页 |
·完善法制环境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附录 1 | 第71-73页 |
附录 2 | 第73-75页 |
详细摘要 | 第75-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