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0页 |
·六法论的提出 | 第9-10页 |
·六法论提出的意义 | 第10页 |
第二章 气韵生动的艺术表现 | 第10-15页 |
·气韵生动的渊源 | 第10-12页 |
·“气韵、生动”的理论内涵 | 第12-14页 |
·“气韵”“生动”的内在联系 | 第14-15页 |
第三章 “骨法、用笔”的美学意义 | 第15-22页 |
·“骨”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原义 | 第16-19页 |
·“骨法用笔”的理论内涵 | 第19-22页 |
·“用笔”要能准确地刻画人物的骨体相貌 | 第19-20页 |
·“骨法"用笔与“骨”感“骨法” | 第20-22页 |
·“骨法、用笔”的内在联系 | 第22页 |
第四章 “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是中国文艺作品的根本要求 | 第22-30页 |
·“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的关系 | 第22-23页 |
·“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是中国文艺作品的根本要求 | 第23-30页 |
·“气韵生动”是生命意识的艺术表现 | 第23-26页 |
·“骨法用笔”为现代艺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第26-3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