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1. 本文的写作源流 | 第7页 |
| ·专业属性和研究范畴 | 第7页 |
| ·兴趣点 | 第7页 |
| ·研究资源和地域素材优势 | 第7页 |
| 2. 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写作的目的 | 第7页 |
| ·写作的意义 | 第7-8页 |
| 3.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8页 |
| 4. 本文的写作方法和创新点 | 第8-9页 |
| 第1章 观众心理预期的界定和内涵 | 第9-14页 |
| ·心理预期 | 第9页 |
| ·心理预期的相关界定 | 第9页 |
| ·心理预期的要素及其内涵 | 第9页 |
| ·心理预期所包括的内容 | 第9-11页 |
| ·心理暗示 | 第9-10页 |
| ·心理补偿 | 第10-11页 |
| ·观众对动画片内容的普遍心理预期 | 第11-14页 |
| ·娱乐功能 | 第11-12页 |
| ·审美功能 | 第12-13页 |
| ·教育功能 | 第13-14页 |
| 第2章 国产动画发展对观众心理预期的影响 | 第14-21页 |
| ·萌芽和探索时期 | 第14页 |
| ·稳定发展时期 | 第14-15页 |
| ·第一个繁荣时期 | 第15-17页 |
| ·第二个繁荣时期 | 第17-18页 |
| ·转折期走向低谷 | 第18-21页 |
| 第3章 国产动画创作与观众心理预期之间的主要矛盾及其原因 | 第21-28页 |
| ·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心理预期与国产动画美学质量低水平重复之间的矛盾 | 第21-23页 |
| ·风格单一,质量低下 | 第21页 |
| ·外来动画冲击下的观众心理预期提升 | 第21-22页 |
| ·国产动画中的细节缺失 | 第22-23页 |
| ·不同年龄层次观众心理预期与国产动画目标人群单一间的矛盾 | 第23-25页 |
| ·观众心理预期根据年龄的变化有着不同的需求 | 第23页 |
| ·青少年及成人题材动画缺失 | 第23-24页 |
| ·低龄化和说教性 | 第24-25页 |
| ·观众对动画内容多元化的心理预期与国产动画题材单一之间的矛盾 | 第25-26页 |
| ·多元的进口动画的冲击 | 第25-26页 |
| ·题材缺乏娱乐性时代性 | 第26页 |
| ·中国制片业对动画创作者的影响激化矛盾 | 第26-28页 |
| ·缺乏完善的制片制度 | 第26-27页 |
| ·资金瓶颈 | 第27页 |
| ·政府干预 | 第27-28页 |
| 第4章 解决国产动画创作与观众心理预期之间矛盾的主要方法 | 第28-42页 |
| ·国产动画创作者应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业务水平 | 第28-34页 |
| ·重视国产动画创作者观念培养 | 第28-29页 |
| ·学习和借鉴国外动画创作理念 | 第29页 |
| ·时尚现代元素与动画创作的有机结合 | 第29-30页 |
| ·研究受众心理学和设计心理学 | 第30-34页 |
| ·国产动画创作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观众进行详细定位 | 第34-37页 |
|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心理预期 | 第34-35页 |
| ·对于青少年的心理预期进行深入探究 | 第35-36页 |
| ·剧本创作注重艺术内涵 | 第36页 |
| ·寓教于乐的观念革新 | 第36-37页 |
| ·多创新题材,巧用题材 | 第37-38页 |
| ·细分题材,旧题新用 | 第37-38页 |
| ·民族性和国际化的统一 | 第38页 |
| ·调整政府对国产动画市场的干预手段 | 第38-42页 |
| ·完善政府服务管理体系 | 第38-39页 |
| ·完善产业基地的政策 | 第39-40页 |
| ·增强产业运营能力,完善产业链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附件1 | 第46页 |
| 附件2 | 第46-47页 |
| 附件3 | 第47-54页 |
| 图片索引 | 第54-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