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高压直流换流站交流滤波电容器噪声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高压直流输电和换流站概况 | 第13页 |
| ·高压直流换流站的噪声问题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交流滤波电容器振动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电力电容器振动特性研究 | 第15-16页 |
| ·模态分析技术的发展概括 | 第16-17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思路 | 第17-18页 |
|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 ·课题内容、思路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电力电容器振动及噪声产生机理分析 | 第18-25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电力电容器的构造 | 第18-19页 |
| ·电力电容器外部构造 | 第18页 |
| ·电力电容器内部构造 | 第18-19页 |
| ·电力电容器的作用 | 第19-20页 |
| ·电力电容器振动、噪声产生机理分析 | 第20-24页 |
| ·电力电容器工作原理 | 第20页 |
| ·电容器振动、噪声产生机制 | 第20-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换流站交流滤波场电容器组噪声与振动特性研究 | 第25-40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噪声度量的基本知识 | 第25-27页 |
| ·楚雄换流站交流滤波场噪声测试与分析 | 第27-33页 |
| ·试验内容 | 第27页 |
| ·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 | 第27-29页 |
| ·测点布置 | 第29页 |
| ·试验过程 | 第29页 |
| ·换流站交流滤波场噪声测试结果分析 | 第29-33页 |
| ·相干分析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 | 第33-39页 |
| ·相干分析技术理论基础 | 第33-36页 |
| ·电容器噪声与振动的相干性分析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试验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 第40-49页 |
| ·模态分析概括 | 第40页 |
| ·试验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40-47页 |
|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理论分析 | 第40-42页 |
|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理论分析 | 第42-45页 |
| ·振动系统的模态参数识别 | 第45-47页 |
| ·模态振型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不同激励方式下电力电容器振动特性研究 | 第49-76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试验模态分析方法的定义 | 第49-50页 |
| ·试验件及其支撑方式 | 第50-52页 |
| ·激励系统 | 第52-55页 |
| ·激振装置的安装 | 第52-53页 |
| ·激励方式 | 第53-55页 |
| ·激励点和响应点的分布 | 第55-57页 |
| ·激励点的选择 | 第55-56页 |
| ·响应点的分布 | 第56-57页 |
| ·信号采样与处理 | 第57-60页 |
| ·信号的采样 | 第57-58页 |
| ·信号的处理 | 第58-60页 |
| ·模态试验过程 | 第60-61页 |
| ·试验设备 | 第60页 |
| ·试验要求 | 第60-61页 |
| ·试验模态结果分析 | 第61-74页 |
| ·试验数据可信度的评价 | 第61-66页 |
| ·试验模态结果分析 | 第66-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后续工作展望 | 第76-78页 |
| ·全文总结 | 第76-77页 |
| ·工作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