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9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0-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创新点 | 第10-12页 |
第2章 刑事辩护制度中人权保护基本理论 | 第12-29页 |
·刑事辩护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2-23页 |
·刑事辩护制度的相关基本概念 | 第12-14页 |
·刑事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14-18页 |
·刑事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刑事辩护的国际标准 | 第21-23页 |
·人权的基本理论 | 第23-29页 |
·人权概念刍议 | 第23-24页 |
·人权保护的发展与现代刑事辩护制度的建立 | 第24-25页 |
·人权保护在刑事辩护中的体现 | 第25-26页 |
·完善刑事辩护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的人权 | 第26-29页 |
第3章 刑事辩护中的人权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9页 |
·刑事辩护中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主要问题 | 第29-34页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维权难 | 第29页 |
·律师执业权利保护的艰难 | 第29-34页 |
·刑事辩护制度现存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9页 |
·缺乏现代诉讼理念 | 第34-35页 |
·职权主义的庭审方式对于刑事辩护制度的负面影响 | 第35-36页 |
·立法上的缺陷 | 第36-37页 |
·司法实践中操作上的偏差形成的障碍 | 第37-39页 |
第4章 中美刑事辩护制度的对比分析及借鉴 | 第39-42页 |
·中美刑事辩护制度的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辩护种类的比较 | 第39页 |
·辩护人范围的比较 | 第39页 |
·辩护人介入刑事诉讼时间的比较 | 第39-40页 |
·辩护人权利的比较 | 第40页 |
·对加强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中人权保护的借鉴 | 第40-42页 |
·突出律师的辩护作用和地位 | 第40-41页 |
·明确辩护人在侦查阶段的诉讼地位 | 第41页 |
·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 | 第41-42页 |
第5章 加强刑事辩护制度中人权保护的建议 | 第42-51页 |
·完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 | 第42页 |
·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时获知被控罪名和理由的权利 | 第42页 |
·规定侦查机关讯问时,犯罪嫌疑人有要求律师在场权 | 第42页 |
·扩大完善辩护律师的执业权利 | 第42-47页 |
·明确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地位 | 第42-43页 |
·保护犯罪嫌疑人与辩护律师会见联络权 | 第43-44页 |
·建立证据展示制度,确保律师的阅卷权 | 第44-45页 |
·扩大律师调查取证权 | 第45-46页 |
·建立程序性辩护制度 | 第46-47页 |
·赋予辩护律师豁免权 | 第47-51页 |
·辩护律师的执业豁免权和刑事责任追诉程序的完善 | 第47-49页 |
·对律师豁免权的限制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加强刑事辩护中的人权保护,与国际人权保护公约接轨 | 第51页 |
·加强刑事辩护中人权保护的措施建议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