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论视野下的技术发展和创新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25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5-23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23-24页 |
·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24-25页 |
·本文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点 | 第25-28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第2章 技术语境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 第30-64页 |
·技术语境论提出的理论背景:SST | 第30-43页 |
·SST的早期研究成果 | 第31-35页 |
·SST的近期研究成果 | 第35-42页 |
·SST对技术研究的启示 | 第42-43页 |
·语境论视角的引入 | 第43-52页 |
·语境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 第45-47页 |
·语境论在科学哲学中的应用 | 第47-50页 |
·语境论对技术研究的启示 | 第50-52页 |
·技术语境论的提出及其内涵 | 第52-58页 |
·技术语境论的提出 | 第52-53页 |
·技术语境论的内涵 | 第53-55页 |
·技术语境论的分析特征 | 第55-57页 |
·技术语境论的分析原则 | 第57-58页 |
·技术语境论提出的重要意义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3章 技术设计的语境分析与案例研究 | 第64-77页 |
·技术设计的传统解释 | 第64-68页 |
·工程学的技术设计理论 | 第65-66页 |
·人文主义的技术设计理论 | 第66-67页 |
·传统技术设计理论的缺陷 | 第67-68页 |
·技术设计的语境分析 | 第68-71页 |
·技术设计的原则 | 第68-70页 |
·技术设计的目标 | 第70-71页 |
·技术没计的案例研究:绿色设汁 | 第71-74页 |
·绿色设计的内涵 | 第71-73页 |
·绿色设计的本质 | 第73页 |
·绿色设计的意义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第4章 技术选择的语境分析与实证研究 | 第77-97页 |
·传统的技术选择机制及评述 | 第77-81页 |
·早期研究中的技术选择 | 第78页 |
·SST视野中的技术选择 | 第78-79页 |
·进化论中的技术选择 | 第79-80页 |
·批判理论中的技术选择 | 第80-81页 |
·技术选择的语境分析 | 第81-86页 |
·技术选择的复杂性 | 第82-83页 |
·技术选择的动态性 | 第83-84页 |
·技术选择的地方性 | 第84-86页 |
·中国移动通信标准选择的实证研究 | 第86-93页 |
·TD-SCDMA标准的缘起 | 第87-89页 |
·TD-SCDMA标准的产业化 | 第89-90页 |
·TD-SCDMA标准的商业化 | 第90-91页 |
·从TD-SCDMA到TD LTE标准的演化 | 第91-92页 |
·中国移动通信标准选择的语境分析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第5章 技术扩散的语境分析与实例解读 | 第97-110页 |
·技术扩散的传统解释及评述 | 第97-100页 |
·线性模式中的技术扩散 | 第98-99页 |
·SST视野中的技术扩散 | 第99-100页 |
·社会化理论中的技术扩散 | 第100页 |
·技术扩散的语境分析 | 第100-103页 |
·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 | 第101页 |
·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 | 第101-103页 |
·语境论视野下的电力革命解读 | 第103-108页 |
·电力技术扩散的制度因素 | 第103-104页 |
·电力技术扩散的需求维度 | 第104-105页 |
·电力技术扩散的组织条件 | 第105页 |
·电力技术扩散的文化审视 | 第105-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09-110页 |
第6章 技术学习的语境分析与例证研究 | 第110-125页 |
·社会学习概念的引入 | 第111-113页 |
·技术学习的一般进程 | 第113-119页 |
·技术再创新中的社会学习 | 第113-114页 |
·技术驯化中的社会学习 | 第114-116页 |
·技术调控中的社会学习 | 第116-118页 |
·技术用户的日常创新 | 第118-119页 |
·技术学习的启示和意义 | 第119-120页 |
·技术学习的例证研究:谷歌应用程序发明家 | 第120-122页 |
·谷歌应用程序发明家的提出 | 第120-121页 |
·谷歌应用程序发明家的本质 | 第121页 |
·谷歌应用程序发明家的意义 | 第121-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23-125页 |
第7章 基于语境论的技术政策及其应用 | 第125-141页 |
·传统的技术政策观及评述 | 第125-128页 |
·线性模式中的技术政策 | 第126页 |
·演化视角中的技术政策 | 第126-127页 |
·SST研究中的技术政策 | 第127-128页 |
·语境论视野下的技术政策:技术适应观 | 第128-131页 |
·技术适应观的内涵和本质 | 第128-129页 |
·技术适应观的特征和原则 | 第129-130页 |
·技术适应观的重要意义 | 第130-131页 |
·基于语境论的技术政策在中国的应用 | 第131-138页 |
·中国三网融合的动力机制:多因素推动 | 第132-133页 |
·中国三网融合的复杂性:多层次博弈 | 第133-135页 |
·中国三网融合的地方性:特殊的语境 | 第135-136页 |
·中国式融合:我国三网融合的必由之路 | 第136-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39-14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5页 |
本文研究结论 | 第141-144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4页 |
专有名词索引 | 第154-160页 |
中外人名索引 | 第160-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和获得奖励 | 第165-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