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4页 |
·细菌表面结构与性质 | 第13-18页 |
·革兰氏阴性菌的表面结构 | 第13-17页 |
·细胞表面疏水性 | 第17-18页 |
·菌体表面物质与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关联 | 第18页 |
·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 | 第18-22页 |
·石油烃的污染概况 | 第18-19页 |
·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 | 第19-22页 |
·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与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关联 | 第22页 |
·生物表面活性剂 | 第22-31页 |
·性能与优势 | 第23-26页 |
·制取与纯化 | 第26-29页 |
·石油烃降解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菌体的影响 | 第31-32页 |
·生物表面活性剂改变表面物质组分 | 第31-32页 |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菌体的吸附 | 第32页 |
·本研究课题意义及内容 | 第32-34页 |
第2章 鼠李糖脂的制取和表征 | 第34-44页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微生物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4-35页 |
·鼠李糖脂的产生与分离 | 第35页 |
·鼠李糖脂的提纯与鉴定 | 第35-36页 |
·鼠李糖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6-37页 |
·鼠李糖脂的提纯与鉴定 | 第37-42页 |
·鼠李糖脂的临界胶束浓度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细胞表面疏水性及其与菌体外膜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 第44-57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实验试剂 | 第44-45页 |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微生物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菌体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5页 |
·细胞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 第45-46页 |
·菌体外膜中脂多糖的提取与测定 | 第46-47页 |
·菌体外膜中微孔蛋白的提取与测定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变化 | 第48-51页 |
·菌体外膜中脂多糖含量的变化 | 第51-53页 |
·菌体外膜微孔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53-55页 |
·菌体外膜中相关物质与细胞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 | 第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鼠李糖脂对菌体的影响 | 第57-7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7-5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7页 |
·微生物 | 第57页 |
·取样 | 第57-58页 |
·鼠李糖脂的测定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9页 |
·鼠李糖脂对菌体的影响 | 第58-66页 |
·鼠李糖脂下菌体脂多糖含量与疏水性的关系 | 第66-67页 |
·鼠李糖脂下菌体微孔蛋白量与疏水性的关系 | 第67页 |
·鼠李糖脂的吸附与菌体疏水性的关系 | 第67-68页 |
·鼠李糖脂改变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可能机制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85页 |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