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印染废水概况 | 第12-13页 |
·印染废水的来源 | 第12页 |
·印染废水的特性和危害 | 第12-13页 |
·微生物絮凝剂概况 | 第13-16页 |
·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和组成 | 第13页 |
·微生物絮凝剂的特点 | 第13-14页 |
·产絮凝剂微生物 | 第14-15页 |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 第15-16页 |
·微生物絮凝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微生物絮凝剂在处理印染废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7-19页 |
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分离及鉴定 | 第19-3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0-23页 |
·材料 | 第20-21页 |
·方法 | 第21-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9页 |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结果 | 第23页 |
·絮凝剂产生菌的鉴定结果 | 第23-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菌株BF-0 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 第30-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实验菌种 | 第30-31页 |
·试剂 | 第31页 |
·仪器 | 第31页 |
·培养基 | 第31页 |
·絮凝活性测定方法 | 第31页 |
·BF-0 菌体生长与其絮凝活性的关系研究 | 第31页 |
·BF-0 产絮凝剂培养条件研究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菌株BF-0 生长曲线与絮凝活性测定 | 第32-33页 |
·絮凝发酵培养条件研究 | 第33-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絮凝剂BF-0 成分分析及絮凝机理初探 | 第40-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实验菌种 | 第40页 |
·培养基 | 第40页 |
·絮凝活性测定方法 | 第40页 |
·絮凝剂的发酵 | 第40-41页 |
·絮凝活性物质的分布 | 第41页 |
·絮凝剂的制备 | 第41页 |
·絮凝剂成分分析 | 第41-42页 |
·絮凝剂和高岭土结合键的检测 | 第42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2-45页 |
·絮凝活性物质分布 | 第42-43页 |
·絮凝剂分离提纯结果 | 第43页 |
·絮凝剂成分分析 | 第43-44页 |
·絮凝剂和高岭土结合键的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BF-0 絮凝剂与硫酸铁复配处理活性艳红X-3B 模拟废水试验 | 第46-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实验装置 | 第46页 |
·絮凝活性测定方法 | 第46-47页 |
·X-3B 模拟废水处理试验 | 第47页 |
·BF-0 絮凝剂单独处理X-3B 模拟废水试验 | 第47页 |
·硫酸铁、硫酸铁与絮凝剂复配处理活性艳红X-3B 模拟废水试验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BF-0 絮凝剂单独处理X-3B 模拟废水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硫酸铁、硫酸铁与絮凝剂复配处理活性艳红X-3B 模拟废水试验结果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全文总结 | 第51-52页 |
·工作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