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0 引言 | 第13-14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 ·过渡金属化合物研究历程及结构特点 | 第14-17页 |
| ·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 | 第14-15页 |
| ·过渡金属磷化物 | 第15-17页 |
| ·过渡金属磷化物在石油加氢精制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 ·石油加氢精制 | 第17-18页 |
| ·过渡金属磷化物作为石油精制催化剂的研究 | 第18-19页 |
| ·磷化物的其它应用 | 第19-20页 |
| ·过渡金属磷化物合成方法 | 第20-23页 |
| ·传统过渡金属磷化物合成方法 | 第20-21页 |
| ·溶剂热法及水热法合成过渡金属磷化物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本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5-33页 |
| ·实验合成粉体样品所用反应原料及试剂 | 第25-26页 |
| ·实验所用仪器 | 第26页 |
| ·磷化镍(Ni_2P、Ni_(12)P_5)的合成 | 第26-29页 |
| ·微米磷化镍(Ni_2P、Ni_(12)P_5)的合成 | 第27-28页 |
| ·纳米磷化镍(Ni_2P、Ni_(12)P_5)的合成 | 第28-29页 |
| ·双金属磷化物磷化镍钴的合成 | 第29-30页 |
| ·磷化锡(Sn_4P_3)的合成 | 第30-31页 |
| ·所得实验产物的测试表征 | 第31-33页 |
| 3. 水热法合成磷化镍(Ni_2P、Ni_(12)P_5)及其热稳定的实验与探索 | 第33-49页 |
| ·引言 | 第33-34页 |
| ·水热合成微米级磷化镍 | 第34-36页 |
| ·纳米磷化镍粉体的合成 | 第36-45页 |
| ·起始镍磷比例的影响 | 第36-39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9-42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2-45页 |
| ·纳米磷化镍(Ni_2P、Ni_(12)P_5)的比表面积及热稳定性研究 | 第45-48页 |
| ·本章总结 | 第48-49页 |
| 4. 双金属磷化物(NiCoP)的合成探索 | 第49-55页 |
| ·前言 | 第49页 |
| ·磷化镍钴的合成及表征 | 第49-53页 |
| ·实验产物 XRD 分析 | 第50-51页 |
| ·实验产物的 EDS 分析 | 第51-52页 |
| ·实验产物的 TEM 分析 | 第52-53页 |
| ·本章总结 | 第53-55页 |
| 5. 溶剂热法合成磷化锡(Sn_4P_3) | 第55-68页 |
| ·引言 | 第55-5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7页 |
| ·实验溶剂选择 | 第56-57页 |
| ·加入 KBH_4合成磷化锡 | 第57-58页 |
| ·无外加还原剂时起始磷锡比例的影响 | 第58-61页 |
| ·无外加还原剂时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1-63页 |
| ·无外加还原剂时反应温度对于实验的影响 | 第63-66页 |
| ·Sn_4P_3纳米粉体的 TEM 形貌分析 | 第66-67页 |
| ·本章总结 | 第67-68页 |
| 6. 结论 | 第68-70页 |
| ·论文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 ·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6页 |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