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导言第10-11页
第一章 传销犯罪的基本问题第11-25页
 第一节 外国关于传销犯罪的概念第11-14页
  一、美国关于传销犯罪的概念第11-12页
  二、日本关于传销犯罪的概念第12-13页
  三、澳大利亚、新西兰关于传销犯罪的概念第13-14页
 第二节 我国关于传销犯罪的概念第14-19页
  一、中国大陆地区传销犯罪的概念第14-16页
  二、中国港澳台地区传销犯罪的概念第16-18页
  三、直销与传销的比较第18-19页
 第三节 我国传销犯罪的现状、危害及特点第19-25页
  一、我国传销犯罪的现状第19-20页
  二、我国传销犯罪的危害第20-22页
  三、我国传销犯罪的特点第22-25页
第二章 我国传销犯罪的立法及分类第25-34页
 第一节 我国打击传销犯罪的立法进程第25-27页
  一、全面发展阶段(1993 年之前)第25页
  二、限制发展阶段(1994 年—1997 年)第25-26页
  三、禁止发展阶段(1998 年以后)第26-27页
 第二节 我国传销犯罪的分类第27-34页
  一、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传销犯罪的必要性第27-32页
  二、经营型传销犯罪与诈骗型传销犯罪的区别第32-34页
第三章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构成第34-46页
 第一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客体第34-35页
 第二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客观方面第35-39页
  一、本罪的处罚对象第35-36页
  二、“传销组织”与“传销活动”的区别第36-37页
  三、对本罪“情节严重”的理解第37-38页
  四、关于直销企业的多层次计酬行为第38-39页
  五、本罪属于行为犯第39页
 第三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主体第39-43页
  一、本罪的犯罪主体只包括“组织、领导者”第39-41页
  二、对本罪“组织、领导者”的认定第41-42页
  三、关于本罪的单位犯罪第42-43页
 第四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主观方面第43-46页
  一、本罪以骗取财物为目的,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第43-44页
  二、对积极参加者的主观故意的分析第44-46页
第四章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司法适用第46-53页
 第一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相关罪的关系第46-50页
  一、非法经营罪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关系第46-47页
  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和诈骗罪的关系第47页
  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关系第47-48页
  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其他诈骗类犯罪的关系第48-49页
  五、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非法拘禁等犯罪的关系第49-50页
 第二节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刑事责任第50-53页
  一、组织、领导者的刑事责任第50页
  二、协助人员的刑事责任第50-51页
  三、积极参加者的刑事责任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7-58页
后记第58-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刑法评价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下一篇: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