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0后”绘画群体的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研究缘起及其背景 | 第8-13页 |
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 第8-10页 |
(一) 选择上海的理由 | 第9页 |
(二) 本文中对“上海”的界定 | 第9-10页 |
二、基本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一) “80 后”的界定 | 第10页 |
(二) “绘画”的界定 | 第10-11页 |
(三) “绘画群体”的界定 | 第11页 |
三、相关内容的先行研究 | 第11-13页 |
(一) 相关研究的概况 | 第11-12页 |
(二) 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80 后”绘画群体的案例研究 | 第13-32页 |
一、“80 后”选择绘画专业的原因 | 第13-15页 |
(一) 报考绘画专业的两种可能 | 第13-14页 |
(二) 学习绘画专业的五种经历 | 第14-15页 |
二、“80 后”绘画群体发展的分析 | 第15-32页 |
(一) 研究案例(访谈者)选择理由 | 第15-16页 |
(二) 访谈记录 | 第16-29页 |
(三) 访谈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影响“80 后”绘画群体发展的因素 | 第32-42页 |
一、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 | 第32-35页 |
(一) 案例主体的自我思考 | 第32-33页 |
(二) 对“80 后”绘画群体的社会评价 | 第33-35页 |
二、影响上海“80 后”绘画群体发展的外在因素 | 第35-39页 |
(一)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 第35-37页 |
(二) 大赛导向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三) 学院美术教育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三、影响上海“80 后”绘画群体发展的内在因素 | 第39-42页 |
(一) 物质富裕和精神匮乏 | 第39页 |
(二) “80 后”的集体记忆 | 第39-40页 |
(三) 对当下文化特质缺乏深入理解 | 第40页 |
(四) 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 | 第40-42页 |
第四章 “80 后”绘画群体的展望 | 第42-46页 |
一、理想与现实 | 第42-43页 |
二、建议 | 第43-44页 |
(一) 视野的扩大 | 第43页 |
(二) 技法的加强 | 第43-44页 |
(三) 更多的空间和舞台 | 第44页 |
三、展望 | 第44-46页 |
(一) 对“80 后”绘画群体的展望 | 第44-45页 |
(二) 本研究的发展方向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