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国民收入、国民财富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导论第10-17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1-15页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框架第15页
 四、论文预期目标及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第15-17页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概述第17-41页
 第一节 特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7-23页
  一、特色与特色观第17-18页
  二、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第18-20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存在与发展第20-23页
 第二节 特色观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第23-29页
  一、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三个重要问题第23-25页
  二、将特色观引入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分析的必要性第25-27页
  三、社会主义发展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第27-28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第28-29页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来源第29-37页
  一、经典(传统)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第29-31页
  二、邓小平以及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第31-35页
  三、不同流派的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收入分配实践第35-37页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内涵第37-41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概念第37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第37-41页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实践探索第41-60页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收入分配实践第41-47页
  一、改革开放前的收入分配实践第41-44页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实践第44-47页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实践中的成绩和不足第47-51页
  一、对成绩与不足的概述第47-49页
  二、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收入分配实践第49-51页
 第三节 特色观视闽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面临的形势第51-56页
  一、效率和公平问题第51-52页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第52-53页
  三、"先富"与"后富"的逻辑调整问题第53-55页
  四、新社会阶层衍生出的收入分配问题第55-56页
 第四节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第56-60页
  一、"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第57页
  二、"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的关系第57-58页
  三、不同社会阶层需求与收入分配改革的关系第58-59页
  四、经济学调控与政治稳定的关系第59页
  五、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与社会承载力的关系第59-60页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贡献第60-80页
 第一节 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收入分配路子第61-65页
  一、解决人口多、底子薄大国的温饱问题第61-62页
  二、融合各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需求第62-63页
  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第63-64页
  四、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稳定第64-65页
 第二节 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第65-71页
  一、打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实践的枷锁第66-67页
  二、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境界第67-69页
  三、探索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实践的新方式第69-71页
 第三节 彰显出鲜明的中国性格和中国特色第71-80页
  一、关注人民群众疾苦,注重维护社会稳定第71-74页
  二、扎根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西方经济学说第74-77页
  三、综合考量政治因素,形成与时俱进理论特质第77-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4-85页
致谢辞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包头市为例
下一篇:2008年全国女足U18联赛前场传球跑位运用情况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