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混合属性聚类算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数据挖掘概述第11-12页
     ·数据挖掘的发展背景第11-12页
     ·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第12页
   ·聚类概述第12-14页
     ·聚类的发展背景第12-13页
     ·聚类的分类第13-14页
   ·混合属性聚类概述第14-16页
     ·混合属性聚类的发展背景第14页
     ·混合属性聚类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混合属性数据聚类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本文的工作第16页
   ·本文的组织第16-18页
第二章 K-prototypes算法及其改进方法第18-35页
   ·K-PROTOTYPES算法介绍第18-20页
     ·相异度度量第18页
     ·成本函数第18-19页
     ·k-prototypes算法的不足第19-20页
   ·对K-PROTOTYPES算法的改进及类属性分解算法第20-28页
     ·举例分析在原有方法的不足之处第20-21页
     ·新方法第21页
     ·类属性分解算法第21-22页
     ·模糊k-prototypes类属性分解法第22页
     ·实例分析第22-27页
     ·结论第27-28页
   ·对K-PROTOTYPES算法的改进及初始点选择优化算法第28-31页
     ·新的初始点的选择方法第28页
     ·改进后分组选择初始点算法描述第28页
     ·聚类有效性分析第28-29页
     ·聚类性能分析第29-31页
     ·总结第31页
   ·对K-PROTOTYPES算法的改进及基于GA的初始点选择优化算法第31-34页
     ·新初始点的遗传聚类选择方法第31页
     ·遗传聚类算法设计第31页
     ·染色体编码第31页
     ·适应度函数的构造第31-32页
     ·定义遗传操作第32页
     ·改进后遗传聚类初始点算法描述第32-33页
     ·聚类实验结果分析第33-34页
     ·总结第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基于BRICH的混合属性聚类第35-41页
   ·研究背景第35-36页
     ·混合属性聚类研究现状第35页
     ·BIRCH算法第35-36页
   ·H-BIRCH算法介绍第36-39页
     ·距离定义第36-38页
     ·算法描述第38-39页
   ·实验结果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基于DBSCAN算法的混合属性聚类第41-46页
   ·DBSCAN聚类算法简介第41页
   ·基于DBSCAN算法的混合属性聚类算法分析第41页
   ·算法具体实现第41-45页
     ·确定包含聚类的子空间第41-42页
     ·确定子空间中的聚类第42-44页
     ·聚类的描述第44-45页
   ·算法的优点第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基于数据融合的混合属性聚类第46-53页
   ·数据融合介绍第46页
   ·CEMC聚类算法第46-48页
     ·CEMC算法框架第46-47页
     ·算法描述第47-48页
   ·目标函数及算法第48-50页
     ·目标函数第48-49页
     ·算法及其复杂度第49-50页
   ·数据实验第50-52页
     ·FLAG数据集第50页
     ·CRM信用卡数据集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结论第53页
   ·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论隐私权的宪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