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基于“形态完整”理论的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研究的缘起与背景第11页
   ·研究的核心内容第11-12页
     ·研究的范围界定第11-12页
     ·研究的核心内容第12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研究的目的第12页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2页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2-13页
   ·研究的思路框架和方法第13-15页
     ·研究的思路框架第14-15页
     ·研究的方法第15页
   ·有关理论基础第15-17页
     ·图——底理论第15-16页
     ·联系理论第16页
     ·诺伯格·舒尔茨(Norberg-Schulz)——场所理论:整合城市文脉第16页
     ·生态学理论:麦克哈格(Lan Lennox 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第16-17页
   ·论文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和内涵第17-19页
     ·城市滨河地区(Urban Riverfront)第17页
     ·城市空间景观第17-19页
     ·形态学"形态完整"第19页
   ·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建设现状及问题第20-34页
   ·欧美国家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研究现状与问题第20-25页
     ·欧美国家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规划相关理论研究第20-21页
     ·欧美国家滨河地区空间景观建设现状第21页
     ·欧美国家滨河地区空间景观建设优秀案例及经验第21-25页
   ·我国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研究现状与问题第25-31页
     ·我国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相关理论研究第25-26页
     ·我国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建设现状第26-27页
     ·我国城市滨河地区城市设计优秀案例第27-31页
   ·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与建设的问题总结第31-34页
     ·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与建设的特点第31-32页
     ·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研究现状与问题第32页
     ·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建设的问题第32-34页
第三章 基于"形态完整"理论的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内涵第34-45页
   ·常规城市设计理论中滨河空间景观设计研究第34-37页
     ·部分经典城市设计理论简介第34-36页
     ·常规城市设计理论中滨河空间景观设计内容第36-37页
   ·生物形态学"形态完整"的内涵第37-41页
     ·高度的复杂性和组织性的整体第38-39页
     ·开放的、主动的系统第39页
     ·自我调节第39-40页
     ·遗传与进化第40页
     ·小结第40-41页
   ·基于"形态完整"理论的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的内涵扩展第41-43页
     ·空间的整体结构完整第41-42页
     ·人与环境的相生相容第42-43页
     ·强调过程并具有适应性第43页
     ·具有现实可行性第43页
   ·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基于"形态完整"理论的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方法第45-61页
   ·物质层面的"结构完整"控制第45-56页
     ·合理组织各功能要素第45-47页
     ·以人为本的空间环境要素第47-48页
     ·结构合理的联系要素第48-50页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要素第50-52页
     ·富有地方特色的实体景观要素第52-56页
   ·非物质层面的活力营造第56-60页
     ·打造融合地域历史文化的空间景观第56-57页
     ·增进交流的人性化空间及活力营造第57-59页
     ·时代印记的打造第5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第59-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基于"形态完整"理论的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实施第61-69页
   ·良性循环的过程控制第61-66页
     ·城市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61-62页
     ·过程控制的方法第62-66页
     ·过程控制的意义第66页
   ·设计与实施良好互动的保障措施第66-68页
     ·制定强制性的编制成果第66-67页
     ·建立实施中的定期反馈机制第67页
     ·建立综合性、开放性的公共参与措施第67-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后记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73-74页
附录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锆与钙磷酸盐微晶玻璃的复合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组织蛋白酶D、p53蛋白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