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9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9-15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9页 |
(二) 西医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三) 活动期内镜下严重程度分级标准(Roth分级法) | 第10页 |
(四)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0-12页 |
(五)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12页 |
(六)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 第12-15页 |
二、治疗方法 | 第15页 |
(一) 方药组成 | 第15页 |
(二) 用药方法 | 第15页 |
(三) 疗程 | 第15页 |
三、观察指标与方法 | 第15-16页 |
(一) 疗效性指标 | 第15-16页 |
(二) 安全性观察 | 第16页 |
(三) 观察方法 | 第16页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第16页 |
(一) 临床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第16页 |
(二) 主要症状和体征疗效单项评分标准 | 第16页 |
(三) 黏膜病变疗效评定标准 | 第16页 |
五、统计学处理 | 第16-17页 |
六、治疗结果 | 第17-18页 |
(一) 主要症状与体征疗效比较 | 第17页 |
(二) 两组结肠镜检查黏膜像的比较 | 第17页 |
(三) 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第17-18页 |
七、不良反应 | 第18页 |
八、随访 | 第18-19页 |
讨论 | 第19-27页 |
一、现代医学对UC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19-20页 |
(一) 免疫因素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影响 | 第19页 |
(二) UC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 第19-20页 |
(三) 环境因素不可忽视 | 第20页 |
(四) 感染 | 第20页 |
(五) 饮食因素 | 第20页 |
(六) 吸烟 | 第20页 |
(七) 心理因素 | 第20页 |
二、祖国医学对UC的认识 | 第20-22页 |
(一) 中医对UC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0-21页 |
(二) 中医对UC治则治法的认识 | 第21-22页 |
三、方药组成及药理分析 | 第22-24页 |
(一) 方解 | 第22页 |
(二) 现代药理分析 | 第22-24页 |
四、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一) 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第24-25页 |
(二) 对主要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比较 | 第25页 |
(三) 对镜下黏膜病变的改善比较 | 第25页 |
(四) 试验完成后随访三个月,症状改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复发 | 第25页 |
五、四六痛泻汤口服治疗UC的机理探讨 | 第25-27页 |
(一) 抗菌作用 | 第25页 |
(二) 抗炎、抗损伤、抗过敏作用 | 第25页 |
(三) 解热镇痛作用 | 第25-26页 |
(四) 免疫调节作用 | 第26页 |
(五) 解痉止痛作用 | 第26页 |
(六) 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 第26页 |
(七) 抗氧自由基损伤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综述 | 第30-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附录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详细摘要 | 第40-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