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T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引言第13-14页
   ·钢管混凝土的特点第14-15页
   ·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类型及特点第15-18页
   ·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刚度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异形钢管混凝土的应用现状第21-22页
   ·异形钢管混凝土的研究现状第22-25页
     ·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异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方法第24-25页
   ·课题来源第25-26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T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第28-50页
   ·引言第28页
   ·试验概况第28-42页
     ·试验方法第28-29页
     ·试验目的第29-30页
     ·试件设计与制作第30-35页
     ·试件的主要材料性能第35-37页
     ·试验装置第37-38页
     ·加载制度第38-39页
     ·量测内容及测量布置第39-42页
   ·试验现象第42-49页
     ·外伸端板高强螺栓连接节点第42-44页
     ·顶底角钢高强螺栓连接节点第44-46页
     ·双腹板顶底角钢高强螺栓连接节点第46-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0-71页
   ·引言第50页
   ·外伸端板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0-58页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第50-51页
     ·骨架曲线第51-53页
     ·延性和耗能指标第53-55页
     ·强度退化第55-56页
     ·刚度退化第56-57页
     ·应变分析第57-58页
   ·顶底角钢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8-63页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第58-59页
     ·骨架曲线第59-60页
     ·延性和耗能指标第60-61页
     ·强度退化第61-62页
     ·刚度退化第62页
     ·应变分析第62-63页
   ·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3-68页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第63-64页
     ·骨架曲线第64-65页
     ·延性和耗能指标第65-66页
     ·强度退化第66页
     ·刚度退化第66-67页
     ·应变分析第67-68页
   ·试件各参数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的比较第68-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T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梁连接节点承载力分析第71-94页
   ·引言第71页
   ·梁柱节点域的剪切变形分析第71-72页
   ·梁柱节点失效模式第72-73页
   ·外伸端板连接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第73-79页
     ·螺栓受力计算第74-76页
     ·抗弯承载力计算第76页
     ·外伸端板连接破坏形式第76-78页
     ·外伸端板和梁端焊缝连接计算第78-79页
   ·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算例第79-80页
   ·顶底角钢连接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第80-83页
     ·角钢的受力计算第81-82页
     ·抗弯承载力计算第82-83页
   ·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第83-88页
     ·角钢的受力计算第84-86页
     ·抗弯承载力计算第86-88页
   ·节点连接的刚度分析第88-92页
   ·节点连接的设计建议与改进措施第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五章 T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94-131页
   ·引言第94-95页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第95-98页
     ·非线性问题的分类第95-96页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数值求解第96-98页
   ·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98-113页
     ·材料的本构模型第98-102页
     ·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界面模型第102-103页
     ·高强螺栓连接的面-面接触问题第103-106页
     ·单元类型选取和网格划分第106-112页
     ·加载方式和边界约束条件第112页
     ·求解和后处理第112-113页
   ·有限元计算结果第113-119页
     ·试件的破坏形式第113-114页
     ·试件的应力云图第114-119页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第119-124页
     ·节点极限承载力和位移比较第120-121页
     ·节点骨架曲线比较第121-124页
   ·各参数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第124-130页
     ·不同轴压比的比较第124-125页
     ·不同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比较第125-127页
     ·不同钢管壁厚的比较第127-128页
     ·不同钢材屈服强度的比较第128-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31-133页
   ·结论第131-132页
   ·本课题研究展望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砂砾岩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以排2井区为例
下一篇:蒸压砖结构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