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檵木叶色变化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与内参基因的筛选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 红花檵木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红花檵木野生资源调查研究 | 第12-13页 |
·红花檵木分类研究 | 第13-14页 |
·形态学分类 | 第13页 |
·分子标记分类 | 第13-14页 |
·红花檵木生物学研究 | 第14页 |
·红花檵木应用研究 | 第14页 |
2. 温度影响彩叶植物叶片呈色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彩叶植物的定义与分类 | 第14页 |
·彩叶植物的叶片呈色原理 | 第14-18页 |
·红花檵木的叶色变化 | 第15-16页 |
·温度对彩叶植物叶色的影响 | 第16-18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红花檵木叶色变化的SRAP分析 | 第19-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19-20页 |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生化试剂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6页 |
·红花檵木总RNA的提取 | 第20-21页 |
·RT-PCR结合cDNA-SRAP技术 | 第21-22页 |
·SRAP-PCR扩增产物检测 | 第22-24页 |
·差异片段的切胶回收 | 第24-25页 |
·差异片段的克隆与检测 | 第25-26页 |
·质粒的提取和鉴定 | 第26页 |
·序列测定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红花檵木植物总RNA提取效果 | 第26-27页 |
·cDNA-SRAP扩增产物检测结果 | 第27-30页 |
·琼脂糖电泳检测结果 | 第27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 第27-30页 |
·差异片段的获取 | 第30页 |
·差异片段的克隆与测序分析 | 第30-32页 |
·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电泳检测结果 | 第30-31页 |
·蓝白斑筛选结果 | 第31页 |
·阳性克隆电泳检测 | 第31-32页 |
·测序结果 | 第32页 |
·同源性分析 | 第3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红花檵木叶色变化的特异引物表达差异分析 | 第34-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34-35页 |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 第34页 |
·生化试剂 | 第34-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红花檵木总RNA的提取 | 第35页 |
·特异引物序列 | 第35页 |
·特异引物RT-PCR扩增体系与程序 | 第35-36页 |
·特异引物RT-PCR扩增产物检测 | 第36页 |
·特异引物目的条带的切胶回收 | 第36页 |
·特异引物目的条带的克隆与检测 | 第36页 |
·质粒的提取和鉴定 | 第36页 |
·序列测定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特异引物RT-PCR扩增结果 | 第36-38页 |
·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电泳检测结果 | 第38页 |
·蓝白斑筛选结果 | 第38-39页 |
·阳性克隆电泳检测结果 | 第39页 |
·测序结果 | 第39-41页 |
·同源性分析 | 第4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红花橙木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 第43-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43-44页 |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 第43页 |
·生化试剂 | 第43-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红花檵木不同器官组织总RNA的提取 | 第44页 |
·红花檵木实时荧光定量PCR应用体系的建立 | 第44-45页 |
·内参基因荧光定的PCR扩增 | 第45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荧光定量RNA样品的质量检测 | 第45-46页 |
·内参基因片段的RT-PCR扩增结果 | 第46页 |
·内参基因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46-48页 |
·内参基因的筛选 | 第48-50页 |
·NormFinder软件筛选 | 第48页 |
·GeNorm软件筛选 | 第48-50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创新之处 | 第51-53页 |
1 全文总结 | 第51-52页 |
·红花檵木叶色变化的SRAP分析 | 第51页 |
·红花檵木叶色变化特异引物表达差异性分析 | 第51页 |
·红花檵木实时荧光定量内参基因的筛选 | 第51-52页 |
2 文章创新之处 | 第52页 |
3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表 | 第59-64页 |
附图 | 第64-66页 |
缩写词表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