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网络攻击现状 | 第13页 |
·网络安全现状 | 第13-14页 |
·蜜罐技术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蜜罐技术 | 第17-23页 |
·蜜罐的概述 | 第17-18页 |
·蜜罐的起源 | 第17页 |
·蜜罐的定义 | 第17-18页 |
·现有的蜜罐模型 | 第18-19页 |
·蜜罐的分类 | 第18-19页 |
·常见的蜜罐介绍 | 第19页 |
·蜜罐的优缺点 | 第19-21页 |
·蜜罐的优点 | 第19-20页 |
·蜜罐的缺点 | 第20-21页 |
·蜜罐技术的未来 | 第21-22页 |
·蜜罐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1页 |
·蜜罐技术与诱骗技术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WEB 体系结构与攻击技术 | 第23-35页 |
·WEB 体系结构 | 第23-27页 |
·Web 体系结构模型 | 第23-24页 |
·TCP/IP 分层模型 | 第24页 |
·HTTP 协议 | 第24-27页 |
·WEB 攻击技术 | 第27-34页 |
·弱口令攻击 | 第27-29页 |
·SQL 注入攻击 | 第29-30页 |
·文件上传攻击 | 第30-32页 |
·DDOS 攻击 | 第32-33页 |
·目录遍历攻击 | 第33-34页 |
·其它攻击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基于HONEYD 的WEB 攻击诱捕系统的设计 | 第35-53页 |
·需求分析 | 第35-37页 |
·系统概述 | 第35页 |
·系统功能 | 第35-36页 |
·开发环境 | 第36-37页 |
·诱捕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37-39页 |
·诱捕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37-38页 |
·各模块简要分析 | 第38页 |
·诱捕系统的处理流程 | 第38-39页 |
·HONEYD 模块 | 第39-41页 |
·体系结构 | 第39-40页 |
·系统环境模拟的实现 | 第40页 |
·服务模拟的实现 | 第40-41页 |
·数据捕获的实现 | 第41页 |
·HONEYD 远程配置模块 | 第41-42页 |
·shell 脚本的设计 | 第41页 |
·php 远程控制端与shell 脚本的联动 | 第41-42页 |
·数据过滤模块 | 第42-46页 |
·数据结构设计 | 第42-43页 |
·原始数据的获取 | 第43-44页 |
·上传文件的获取 | 第44-46页 |
·攻击行为分析 | 第46-49页 |
·近似度模型 | 第46-47页 |
·算法的实现 | 第47页 |
·算法优化 | 第47-48页 |
·攻击行为拟合 | 第48-49页 |
·实验测试 | 第49-52页 |
·实验环境 | 第49页 |
·测试方案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诱捕系统的扩展与改进 | 第53-63页 |
·蜜罐识别 | 第53-56页 |
·指纹识别 | 第53-54页 |
·IDT 基址识别 | 第54-55页 |
·利用网络流量识别 | 第55-56页 |
·根据蜜罐提供服务特征的识别 | 第56页 |
·诱捕系统针对网络流量识别的改进 | 第56-60页 |
·设计目的 | 第56页 |
·仿真模块框架 | 第56-58页 |
·仿真报文功能划分 | 第58页 |
·设计思路 | 第58-60页 |
·诱捕系统针对指纹识别的改进 | 第60-62页 |
·LKM 技术 | 第60-61页 |
·文件隐藏 | 第61页 |
·进程隐藏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3-65页 |
·全文总结 | 第63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录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