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双曲面齿轮参数化系统的设计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准双曲面齿轮概述 | 第7-9页 |
·国内外准双曲面齿轮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9-11页 |
·准双曲面齿轮设计制造理论的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参数化设计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1-12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准双曲面齿轮数学理论研究 | 第15-37页 |
·准双曲面齿轮几何关系 | 第15-24页 |
·准双曲面齿轮节锥的确定 | 第15-16页 |
·齿轮副节锥处几何关系 | 第16-19页 |
·准双曲面齿轮节点运动参数 | 第19-21页 |
·准双曲面齿轮副节点诱导法曲率 | 第21-23页 |
·准双曲面齿轮啮合时的极限特征 | 第23-24页 |
·格利森制准双曲面齿轮几何参数计算核心思想 | 第24-31页 |
·格利森制准双曲面齿轮副设计初始条件 | 第24-25页 |
·大齿轮节圆半径初值确定 | 第25-26页 |
·初步确定小齿轮节圆半径 | 第26-27页 |
·格利森制准双曲面齿轮几何参数计算的思路 | 第27-31页 |
·准双曲面齿轮设计新方法 | 第31-32页 |
·齿轮副强度校核 | 第32-33页 |
·新设计方法与格利森算法应用实例比较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准双曲面齿轮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实现 | 第37-63页 |
·参数化系统理论 | 第37页 |
·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特点及齿廓理论 | 第37-41页 |
·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的特点 | 第37-38页 |
·准双曲面齿轮齿廓理论 | 第38-41页 |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1-50页 |
·建模理论研究 | 第41-43页 |
·准双曲面齿轮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3-50页 |
·Pro/E 二次开发技术研究 | 第50-53页 |
·Pro/E 开发工具 | 第50-51页 |
·Pro/TOOLKIT 二次开发方式研究 | 第51-53页 |
·Pro/TOOLKIT 的参数化系统的建立 | 第53-61页 |
·异步模式二次开发流程 | 第54页 |
·应用程序的编译和连接 | 第54-57页 |
·齿轮副参数化系统的建立 | 第57-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第四章 齿轮副仿真分析 | 第63-73页 |
·齿轮副虚拟装配 | 第63-64页 |
·机构运动仿真工作流程 | 第64-65页 |
·建立仿真机构 | 第65-67页 |
·仿真模型的参数介绍 | 第66页 |
·齿轮副运动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仿真分析 | 第67-71页 |
·运动仿真的步骤 | 第67页 |
·运动仿真的参数设置 | 第67-68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全文总结 | 第73页 |
·主要完成工作 | 第73页 |
·课题创新点 | 第73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