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国际法律文件概述 | 第11-23页 |
第一节 船舶油污损害之概述 | 第11-13页 |
一、 船舶油污损害的概念及性质 | 第11-12页 |
二、 船舶油污损害的种类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有关国际公约 | 第13-20页 |
一、 《1969 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及其议定书 | 第13-16页 |
二、 《1971 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国际公约》及其议定书 | 第16-19页 |
三、 《有关海上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损害责任和赔偿的国际公约》 | 第19页 |
四、 《2001 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 第19-20页 |
第三节 非条约性质的国际法律文件 | 第20-23页 |
一、 自愿性行业协议 | 第20-22页 |
二、 《国际海事委员会油污损害指南》(CMI Guidelines on Oil Pollution Damage, 简称《1994 年油污指南》) | 第22页 |
三、 《国际油污基金索赔手册》(IOPC FUND Claim Manual)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各国国内法中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比较研究 | 第23-29页 |
第一节 美国模式——仅依照国内法 | 第23-27页 |
一、 《1990 年油污法》的产生 | 第23-24页 |
二、 油污损害赔偿机制 | 第24-27页 |
第二节 加拿大模式——同时适用国际公约和国内法 | 第27-28页 |
一、 国内立法 | 第27-28页 |
二、 油污损害赔偿机制 | 第28页 |
第三节 英国模式——完全按照国际公约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我国关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分析 | 第29-38页 |
第一节 我国涉及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立法情况 | 第29-33页 |
一、 加入的国际公约 | 第29-31页 |
二、 关于船舶油污损害的国内立法状况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我国在油污损害赔偿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一、 立法上缺乏系统性 | 第33-35页 |
二、 内容上缺乏明确性与可行性 | 第35-36页 |
三、 制度上缺乏完整性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机制的完善对策 | 第38-49页 |
第一节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框架的构建 | 第38-41页 |
一、 整体框架及构建模式的选择 | 第38-39页 |
二、 我国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立法构建 | 第39-41页 |
第二节 我国船舶油污赔偿机制中责任保险制度之完善 | 第41-45页 |
一、 有关立法的法律效力层级有待提高 | 第41-42页 |
二、 责任主体范围界定的细化 | 第42-43页 |
三、 强制保险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43-44页 |
四、 责任限制制度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我国船舶油污赔偿机制中基金制度之完善 | 第45-49页 |
一、 我国加入《1992 基金公约》的时机 | 第45-46页 |
二、 我国《基金办法》(2008 年 5 月修改稿)评析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