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6-10页 |
一、童话式人物 | 第10-23页 |
1、真善美的化身 | 第10-13页 |
2、恶与丑的典型 | 第13-17页 |
3、神奇的福星 | 第17-20页 |
4、童话式人物的现实意义 | 第20-23页 |
二、童话式表现手法 | 第23-34页 |
1、夸张 | 第24-27页 |
2、拟人 | 第27-28页 |
3、怪诞 | 第28-32页 |
4、巧合 | 第32-34页 |
三、童话式叙事 | 第34-45页 |
1、童话式叙事时间 | 第34-37页 |
2、童话式叙事情境 | 第37-40页 |
3、童话式叙事功能 | 第40-45页 |
四、童话色彩的成因 | 第45-57页 |
1、人生体验 | 第45-48页 |
2、崇尚儿童 | 第48-51页 |
3、爱的旋律 | 第51-53页 |
4、时代需要 | 第53-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附录 普罗普研究的俄国民间故事的三十一种叙事功能 | 第62-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