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图表清单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概述 | 第11页 |
|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 | 第11-12页 |
| ·交通事故的危害性 | 第12-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21-28页 |
| ·高速公路交通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 ·高速公路的定义 | 第21页 |
| ·高速公路的特点 | 第21-22页 |
|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形势与特点 | 第22-25页 |
| ·交通事故定义 | 第22页 |
| ·2000 年-2010 年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形势 | 第22-24页 |
|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点 | 第24-25页 |
|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理论 | 第25-27页 |
| ·交通安全管理的定义 | 第25页 |
| ·交通安全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 第25-26页 |
|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开阳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状分析 | 第28-47页 |
| ·交通事故分析方法 | 第28页 |
| ·交通事故分布特点 | 第28-31页 |
| ·交通事故时间分布特点 | 第28-30页 |
| ·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点 | 第30-31页 |
| ·交通事故气候分布特点 | 第31页 |
| ·交通事故发生机理 | 第31-39页 |
| ·人的因素 | 第33-35页 |
| ·车的因素 | 第35-36页 |
| ·道路和环境的因素 | 第36-39页 |
| ·开阳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评价 | 第39-46页 |
| ·开阳高速公路 2006 年-2010 年交通事故总体分析 | 第40-43页 |
| ·开阳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分析 | 第43-45页 |
| ·开阳高速交通事故间接经济损失分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开阳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现状 | 第47-56页 |
| ·开阳高速安全管理现状 | 第47-52页 |
| ·开阳高速安全管理机构 | 第47-50页 |
| ·开阳高速安全管理制度 | 第50页 |
| ·开阳高速安全管理机制 | 第50-52页 |
| ·开阳高速安全管理的特点 | 第52-54页 |
| ·注重宏观管理 | 第52-53页 |
| ·强调人本管理 | 第53页 |
| ·加强信息管理 | 第53-54页 |
| ·高速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54-55页 |
| ·安全管理机构的存在问题 | 第54页 |
| ·安全管理政策法规的存在问题 | 第54-55页 |
| ·安全管理机制的存在问题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开阳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对策 | 第56-66页 |
| ·加强高速交通的安全文化管理 | 第56-57页 |
| ·发展高速交通的安全技术管理 | 第57-59页 |
| ·提高高速交通的安全行为管理 | 第59-61页 |
| ·完善高速交通的安全救援管理 | 第61-63页 |
| ·高速公路防控交通事故的措施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