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聚氧化乙烯/碱金属盐聚合物电解质结构与分子动力学的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

论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主要符号与缩略语第11-16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6-23页
   ·电解质的作用与研究意义第16页
   ·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背景及导电机理第16-18页
   ·表征手段第18-19页
   ·PEO/LiClO_4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9-21页
 参考文献第21-23页
第二章 固体核磁共振中的相互作用与常用方法第23-40页
   ·固体NMR中的相互作用第23-30页
     ·静磁场与射频场第23-24页
     ·化学位移第24-26页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第26-27页
     ·四极作用第27-30页
   ·固体核磁共振中常用方法第30-39页
     ·魔角旋转第30-31页
     ·交叉极化第31-32页
     ·魔角旋转条件下的重耦技术第32-34页
     ·自相关方程与相关时间第34-35页
     ·交换谱第35-37页
     ·弛豫时间测量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第三章 样品制备及实验简介第40-44页
   ·样品制备第40页
   ·实验简介第40-41页
   ·所用脉冲序列及简要说明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第四章 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结晶的谱线特征与动力学研究第44-56页
   ·PEO/LiClO_4体系高分辨~(13)C谱的变化规律第45-47页
   ·结晶信号归属第47-50页
   ·结晶区多步构象交换第50-51页
   ·交换速率的温度依赖性第51-53页
   ·几种PEO/碱金属盐的固体~(13)C CP/MAS谱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6页
第五章 PEO/LiClO_4聚合物电解质中非晶PEO与锂离子的相互作用及锂离子动力学研究第56-71页
   ·非晶PEO分子链的运动性第58-60页
   ·多组分体系的定量~(13)C谱第60-62页
   ·高分辨~7Li谱第62-64页
   ·高分辨~6Li谱第64-66页
   ·锂离子动力学研究第66-70页
 参考文献第70-71页
第六章 PEO/LiClO_4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与分子运动的关系第71-85页
   ·电化学阻抗谱第71-78页
     ·基础知识第71-74页
     ·测试装置示意图第74-75页
     ·电导率测试结果与讨论第75-77页
     ·P(EO)_6:LiClO_4与P(EO)_3:LiClO_4样品的电导率比较第77-78页
   ·聚合物电解质中不同组分分子运动性比较第78-84页
     ·复合结晶纵向弛豫时间(T_1)的区别第78-79页
     ·复合结晶谱线随温度的变化第79-80页
     ·复合结晶2D交换~(13)C谱的差异第80-81页
     ·两样品中非晶PEO运动性差异第81-84页
 参考文献第84-85页
第七章 分子量的影响与两组分体系定量新方法第85-98页
   ·分子量对复合结晶的影响第86-88页
   ·投料EO/Li对复合结晶的影响第88-89页
   ·分子量对非晶的影响第89-91页
   ·两组分体系定量新方法第91-97页
 参考文献第97-98页
附录第98-102页
 S1 几种PEO/碱金属盐复合物的X射线衍射图第98-100页
 S2 P(EO)_6:LiClO_4样品~7LiT_1测量第100页
 S3 P(EO)_6:LiClO_4样品非结晶~(13)CT_1测量第100-101页
 S4 P(EO)_6:LiClO_4样品结晶区~1HT_1测量第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2页
总结第102-10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4-105页
后记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
下一篇:吡啶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配位聚合物的构筑与磁性研究